南渡北归(4) “冠绝一世”王国维
1921年初,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积极倡导下创建研究所国学门,蔡元培亲任所长,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北大教授沈兼士任国学门主任。所聘教授除本校名师,还聘请社会上名声显赫的鸿学硕儒罗振玉、王国维为通信导师。此举开创了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问的先河,
1921年初,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积极倡导下创建研究所国学门,蔡元培亲任所长,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北大教授沈兼士任国学门主任。所聘教授除本校名师,还聘请社会上名声显赫的鸿学硕儒罗振玉、王国维为通信导师。此举开创了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问的先河,
我虽然有一个比较文学博士的学位,但多年来,我对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的吴宓(1894-1978)一直所知甚少,实在说不上来他到底有何主张和成就。我这种情况可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比较文学研究出身的学界前辈赵毅衡先生著有《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一书(20
1946年8月30日,吴宓乘飞机从重庆抵达武汉,次日,武大派工作人员到汉口迎接。上珞珈山后,校方安排吴宓暂住新二区楼上的客室。当天晚上,吴宓先后拜访了教务长杨端六夫妇、校长周鲠生夫妇。9月7日晚上,周鲠生校长专门设宴为吴宓接风洗尘。酒席散后,回到住处,吴宓兴奋
传统读书人多轻商,《儒林外史》里的牛玉圃,只能算读书人中的败类,在新认的侄孙面前,也要装出一副看不起盐商的样子。予生也晚,已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但对读书人轻商的情形亦曾亲见,不全是从《儒林外史》里看来的。
我国留美始于1840年代,起初纯属民间行为。第一批留学生中的三位——容闳、黄胜、黄宽,均为澳门马礼逊教会学校的学生。1847年1月5日,校长布朗博士因病归国,希望能带3至5名中国学生留美。此举得到香港基督教会教友的资助,向每位留美生提供两年的留学经费与赡家费用
一九○七年,沈尹默从陕西回到浙江故乡,不久后因刘季平(刘三)介绍认识陈独秀。陈独秀见到沈尹默所书诗幅,认为诗歌很好,但书法“其俗在骨”。沈尹默听后,如闻当头棒喝,他以后便以“北碑”书法为改变气质之具,潜心碑版几乎二十年之久。在沈尹默的全部有关书法的文字述论之中
近年来,随着各类晚清民国数据库的开发和近现代人物著作的陆续出版,诸多以往不为人所知的蔡元培先生著述新文献以及已刊文献的不同版本被重新发现。
国学大师吴宓,是最早用西洋小说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之一,曾以中、英文发表过多部关于《红楼梦》的专著。这位老夫子学贯中西,至情至性,坊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趣闻传说。1945年,吴宓在西南联大任教,有一天和几个朋友沿街散步,看到路边有个餐馆,招牌上写着“潇湘
最初知道吴宓先生,是把他当作新文学的反面人物。只知道这人好抬杠喜欢吵架,保守得接近可笑,凡是胡适先生赞成的,他都要反对。反对胡适也算不了什么大错,因为1949年以后,胡适跟国民党走了,仅仅是反对胡适,也算是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吴宓还反对鲁迅,反对一大堆本世纪初大
近顷各方评论清华学校者,多注意于末节实事(如科系之组织、机关之裁并、请假规则之修改等等),而忽略根本之理想及方针。(惟《周刊》第三百三十三期钱端升先生《清华改办大学之商榷》一文,于此曾有所主张,私心颇甚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