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大豆“症青”危机!科学家锁定真凶并找到抗病“希望种子”
病毒检出率超70%:在黄淮海209份病样中,84%的叶片和91%的豆荚检出大豆症青相关病毒(SoSGV),部分省份检出率高达100%!
病毒检出率超70%:在黄淮海209份病样中,84%的叶片和91%的豆荚检出大豆症青相关病毒(SoSGV),部分省份检出率高达100%!
秸秆还田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改良土壤、减少焚烧污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实践数据显示,我国秸秆还田面积突破10亿亩的同时,因技术缺陷导致的减产、病灾等问题逐年加剧。本文从物质循环、生态响应、生产实践等维度,系统揭示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中潜藏的逆向效应。
冬小麦与春小麦是小麦的两大主要类型,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播种时间、分布区域、生长习性、生理特性及用途等方面。以下是具体对比分析: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反映降水的节气。根据古人的经验,谷雨当天的天气能够预示夏季天气的走势。老话说:"春旱不算旱,夏早减一半"。可见夏季降雨多少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去年老张家红薯亩产八千斤,我家才五千。最近不少薯农都在讨论产量差距,其实秘诀就在三个字:播种期。掌握最佳种植时间能让红薯产量翻倍。今天就揭开这层窗户纸。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与质量。在种植过程中,小麦旺长是常见问题,不仅消耗过多养分,削弱植株抗逆性,增加倒伏和病虫害风险,还可能导致后期减产。探究小麦旺长背后的原因,对合理调控小麦生长,实现稳产增产至关重要。
今年黄淮海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和局部暴雨,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威胁。这可是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的大事啊!好在,中国种子协会及时出手,推荐了九个在黄淮海地区夏播种植平均亩产超千公斤的高产玉米品种,这无疑给农民朋友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025年农业补贴政策以中央财政支持的9项核心政策为主,涵盖耕地保护、农机购置、粮食生产、生态保护等多方面,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以下是主要政策内容及实施要点:
3月27日-28日,第四届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交流研讨及现场观摩活动在山东桓台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先正达集团中国主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有限公司承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作为技术
·第一忌播种过早。豆角喜欢高温强光照,播种过早发芽慢、出苗晚,容易感染根腐病。豆角最适宜的播种温度是五厘米,低温在十五摄氏度以上。黄淮海地区一般在清明到谷雨之间播种。
4月下旬黄淮海地区春花生进入播种阶段。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地区春花生种植水平,促进花生产能提升和种植效益提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花生专家指导组,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特提出2025年黄淮海地区春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其产量高低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选对玉米种,是实现高产的第一步。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差异大,适用的高产品种也有所不同。
现在公众号更改了规则,打乱了发布时间,为了能让你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农业信息,不错过重要的粮补、粮价、天气信息,恳请您看完文章后顺手点一个在看,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三农视点】最新的补贴、粮价、天气信息!芮大叔再次感谢大家!
最近中国种子协会公布了九大高产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夏播种植平均亩产都超过了1000公斤。
最近,不少种地的农民朋友抱怨说种地不挣钱,甚至还有人干脆把耕地撂荒了。可大家知道吗?国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次直接发钱了!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一下子推出9项补贴,种粮、买农机、养草原等等都有,目的就是让农民安心种
今天开始依然是要跟各位老铁们重点关注一下东北地区农业补贴方面的最新消息。最近这一段时间,东北地区的气温在不断来回波动,但是整体已经是处于逐渐回暖的阶段,春天带来了,也意味着咱们的春耕将会陆续开启,新的一年又到了播种希望的时候,就等着秋天有好的收成。
春季玉米的播种时机至关重要,地温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温度需达到10℃以上,过低的地温会阻碍种子的发芽,甚至冻伤种子,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若地温过低,种子可能会腐烂,造成资源浪费。农民应根据气候的变化,科学判断播种的最佳时间,确保玉米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根发芽
当前,我国正紧锣密鼓地从南向北推进春耕春播工作。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的春季田间管理活动已经全面铺开,东北区域则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种子与肥料的筹备,西北地区的春小麦播种也已拉开序幕,而华南地区的早稻种植工作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眼下,我国春耕春播工作正由南向北全面推进。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春管工作已全面展开,东北地区备种备肥有序进行,西北地区春小麦播种也已开始,华南地区早稻陆续插秧。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真菌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大幅减产,其产生的毒素还会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威胁人畜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打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精准把握打药时间是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