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同济医院开出处方!这种癌症有新疗法
胃癌在中国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022年造成超过26万例死亡。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约60%的中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此时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不佳。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9.1%,迫切需要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来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的
胃癌在中国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022年造成超过26万例死亡。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约60%的中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此时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不佳。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9.1%,迫切需要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来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的
2025年6月29日-7月5日 是世界过敏周。过敏早已不是“小毛病”——从反复喷嚏到致命休克,从皮肤红疹到窒息风险,这个潜伏的健康“刺客”影响着婴儿、儿童、青少年以及任何年龄的成人,其发病率正在上升。
当地时间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第61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在芝加哥隆重举行。ASCO年会作为全球肿瘤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其学术内容代表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在今年的会议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成果脱颖
这意味着该院建立起围绕“研究型病房(临床门诊)、临床试验、院企实验室、成果转化、产业化、学术期刊”六大板块,覆盖技术研发、临床验证、产业协同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这也是国内首个以公立医院为核心,整合医学研究与企业资源的脑机接口综合平台。
近日,东方明珠旗下东方有线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联合打造的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正式发布。该平台获得上海市科委健康科普项目资助,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健康咨询领域的应用场景。
该平台以“科技赋能食管健康普惠”为核心理念,依托同济医院在食管疾病诊疗领域的专科积淀与东方有线的数字技术优势,构建起“预防-治疗-随访”全流程健康知识一站式科普平台。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惊险瞬间:突然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四肢发软,紧接着意识全无,摔倒在地。幸运的是,大多数人在短短几秒到几分钟内就能恢复清醒,重新站起来,只是事后半小时左右还会觉得浑身乏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晕厥”。在晕厥之前,往往会有头晕、
5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牵头召开ABSK-011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多中心关键临床研究启动会。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团队与机构办、申办方上海和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创新药关键性研究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
论文题目:CiRS-7 promot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via regulation of miR-7/HOXB13作者名单:Rui-chao Li, S
“您好,我是‘木兰’,根据您之前的基础病史,您的症状伴随明显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未育)提示子宫内膜异常风险升高。虽然不代表一定是恶性病变,但不应忽视。”
当三甲医院的专家深入社区,健康科普不再是“蜻蜓点水”。5月6日是世界哮喘日,甘泉路街道与上海市同济医院创新合作,将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健康科普—义诊服务—数字传播”闭环模式,让晦涩的医学知识化作弄堂里的烟火日常,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疾病防治
4月29日,湖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上,宣读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关于表彰2025年湖北五一劳动奖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常务副院长廖家智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2025年4月,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伟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多位神经内科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撰写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专家共识(2025 年版)》在《中华神经科杂志》正式发布。此共识的发布,为我国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全球约有13亿患者因长期血压控制不佳面临心梗、脑卒中等致命风险。准确测量血压是防控高血压的第一步,但许多人对不同测量方式的科学选择仍存在困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杨颖医生将系统解析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的特点与应
为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按照《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引导市民关注体重管理,掌握科学体重控制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体重的浓厚
2025年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据统计,全球约70%的人曾受胃痛、反酸、胃炎等困扰,胃癌更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国际护胃日通过科普宣传、健康义诊、公益讲座等活动,提醒人们“防大于治”,从日常细节守护胃健康。
微信视频号平台进行科普直播活动。届时将就和辅助生殖相关的心脏健康、慢性病管理、康复医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也欢迎有任何疑问的朋友们参与互动提问,届时两位主任均会一一耐心解答。
医学进步与健康意识催生患者对症状管理的新需求。疾病治疗中的疼痛、乏力、排泄障碍等症状若未获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疗效与生活品质。值此"优质服务年",我院整合多学科专家团队,自4月7日起开设首批症状门诊,以"一站式、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破解症状管理难题,助力患者全
2018年1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在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IF6.5005/2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7年后,因图片组内重复,图片与早期论文图片重复在pubpeer上
为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按照《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引导市民关注体重管理,掌握科学体重控制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体重的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