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尼委员好声音:非遗歌舞可以“潮起来”
2024年以来,我和团队创编的《非遗也“潮”》《云南舞蹈地图》《乐作乐》等融合了非遗民族歌舞与现代舞蹈的作品,密集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受到观众喜爱。这些非遗年轻化表达的探索和创新,让我明白——非遗歌舞,的确可以“潮起来”。
2024年以来,我和团队创编的《非遗也“潮”》《云南舞蹈地图》《乐作乐》等融合了非遗民族歌舞与现代舞蹈的作品,密集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受到观众喜爱。这些非遗年轻化表达的探索和创新,让我明白——非遗歌舞,的确可以“潮起来”。
我是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边长大的95后哈尼族姑娘。哈尼梯田层层翻涌的稻浪、哈尼古歌娓娓道来的和声,还有乐作舞步步生莲的舞姿陪伴我一路成长。小时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哈尼歌、跳民族舞。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会跳会唱哈尼歌舞的年轻人越来越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国家图书馆保存了大量与抗战相关的历史文献,作为国家记忆,它们弥足珍贵。根据2024年进行的统计,馆藏古籍特藏类文献有近305万册(件)。其中,有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用鲜血抢救出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有抗战时期产生的革命文献。
2024年以来,我和团队创编的《非遗也“潮”》《云南舞蹈地图》《乐作乐》等融合了非遗民族歌舞与现代舞蹈的作品,密集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受到观众喜爱。这些非遗年轻化表达的探索和创新,让我明白——非遗歌舞,的确可以“潮起来”。
杨钰尼,一名95后哈尼族姑娘,作为乐作舞的传承人,她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哈尼梯田文化的深情,矢志不渝地将这份文化精髓带出大山,传播至更广阔的舞台。
“我想,非遗保护不是返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事业,先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古老的歌谣,更是突破创新的精神。”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哈尼族姑娘杨钰尼分享了自己毕业后返乡保护乐作舞、哈尼儿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培养小小传承人的故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