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变革、战争与智慧的时代。它既不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也不是某个帝王统治的时期,而是东周王朝分崩离析后的特殊阶段,横跨约550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名称背后藏着深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变革、战争与智慧的时代。它既不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也不是某个帝王统治的时期,而是东周王朝分崩离析后的特殊阶段,横跨约550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名称背后藏着深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作《春秋》,通过谨慎的用字在其中蕴涵有褒贬、善恶之意,所以《春秋》一书记事十分简略。为了详其事,明其义,后世学者对《春秋》进行了不少的引申和发挥。
儒家素以君臣名分为大义所在,然而,自汤武革命以后,儒学面对春秋时“君臣无常位”的种种情形,不得不在其理论中容纳了革命的正当性。本文围绕《春秋左氏传》中的“弒君”例,分析了《公羊》《穀梁》与《左传》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和异同,尤其讨论了杜预的独特阐释以及清儒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