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法则:从刘邦到毛泽东的历史启示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总结得天下之道时,这句振聋发聩的论断,揭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总结得天下之道时,这句振聋发聩的论断,揭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这个被后世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实为古代舆论战的巅峰之作。当袁绍还在纠结"迎天子是否划算"时,曹操已洞悉政治符号的价值——他特意修缮洛阳南宫作为行宫,保留全套朝仪班子,甚至要求使者觐见时必须"自东都门入,行三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