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明刘楼镇:高标准农田种出“吨粮田”,亩产1700斤!
2025年夏收数据惊艳:全镇小麦平均亩产1560斤,个别地块突破1700斤,相当于每亩多收3袋白面。更绝的是,1700亩地从播种到收割仅需三人操作,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喷灌系统,土壤湿度、肥力数据实时显示,真正实现“躺着种地”。
2025年夏收数据惊艳:全镇小麦平均亩产1560斤,个别地块突破1700斤,相当于每亩多收3袋白面。更绝的是,1700亩地从播种到收割仅需三人操作,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喷灌系统,土壤湿度、肥力数据实时显示,真正实现“躺着种地”。
阅读提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耕地保护领域,盐碱地曾是一片刺眼的“白色荒漠”——含盐量或碱化度较高,使得土壤表面泛白,同时性状较差、肥力较低,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这不是给经费让你重新修高标准农田,而是向要素要粮、向技术要粮、向模式要粮。”6月1日至2日,省农科院考察组在成都平原地区启动“吨粮田”选址调研。所到之处,专家组反复解读“吨粮田”的建设理念。
“这不是给经费让你重新修高标准农田,而是向要素要粮、向技术要粮、向模式要粮。”6月1日至2日,省农科院考察组在成都平原地区启动“吨粮田”选址调研。所到之处,专家组反复解读“吨粮田”的建设理念。
“这不是给经费让你重新修高标准农田,而是向要素要粮、向技术要粮、向模式要粮。”6月1日至2日,省农科院考察组在成都平原地区启动了“吨粮田”选址调研。所到之处,专家组反复解读“吨粮田”的建设理念。
阳春三月,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顺泰生产区一望无垠的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正茁壮成长。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将雾化的药肥均匀地喷洒到麦苗上,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盐城市射阳盐场,东部距离黄海仅5公里,因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地势低洼、四周环水,一度
在奇台农场,一场向“吨粮田”发起的科技攻坚战持续展开。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扎根沃土,以优质新品种为“芯”,以集成技术为“引擎”,全力破解粮食单产提升密码。
翻土、播种、灌溉、育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一场春耕大戏徐徐拉开帷幕。田间地头,带有北斗导航的农机正在精准作业,滴灌带沿垄铺设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田野,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肥用量,科技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使这里的农耕生产向新变革。
4月27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春耕正全面展开。田间地头,智能灌溉系统沿垄铺设精准到位,带有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正被播种机精准送入土中,农艺师在远程系统上实时监测、科学调控,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农
4月27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春耕正全面展开。田间地头,智能灌溉系统沿垄铺设精准到位,带有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正被播种机精准送入土中,农艺师在远程系统上实时监测、科学调控,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农
“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就是咱庄稼人的定心丸!”拖拉机牵引着小麦播种机驶向田垄,肇东市巨成村村民吕树军笑着说道,随后熟练地调整播种机参数,将备好的小麦种与有机肥倒入播种箱。铁犁划开黑色的土地,粒粒金黄的种子精准落进土壤中,湿润的黑土将麦种严实覆盖,一气呵成。这是今年
“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就是咱庄稼人的定心丸!”拖拉机牵引着小麦播种机驶向田垄,肇东市巨成村村民吕树军一边笑着说,一边熟练地调整播种机参数,将备好的小麦种与有机肥倒入播种箱。铁犁划开黑色的土地,粒粒金黄的种子精准落进土壤中,湿润的黑土将麦种严实覆盖,一气呵成。这是今
4月6日,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玉米种子的芽率实验,筛选出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优质种子,确保田间苗齐、苗壮,提高农作物的整体生长质量和产量。去年,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T397表现良好,达到平均亩产2300—2500斤的“吨粮田”水
3月31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获悉,为全力推进3个百万亩吨粮田示范区建设,该中心整合种业、农机、肥料、粮油等8个业务科室技术力量,创建“科室包联旗县区”工作模式,对口包联服务全市7个旗县区,构建起“国家科研支撑团队+市级指导组+旗县服务队+农
春风拂过河套平原,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的田野上,整齐划一的田块、纵横交错的渠道与智能化灌溉设备交相辉映。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该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从“望天田”到“吨粮田”的蝶变。
范云飞,退伍军人,潍坊密州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城市农耕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得“齐鲁乡村之星”“潍坊市退役军人创业之星”“潍坊最美民兵”“诸城市优秀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2024年带领合作社以周年亩产1986.3公斤的佳绩摘得潍坊市粮食高产竞赛桂冠,其
“春分”将至,诸城市相州镇连片的麦田泛起绿色的浪涛。在密州种业万亩高产良种育繁推基地里,农户围着农技专家争相“点单”学技术。这里是相州镇粮食生产的“科技高地”,也是“新农人”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万亩粮田。
2024年成都农业农村发展交出亮眼答卷:粮食总产量达246.6万吨,综合单产达404.4公斤/亩,综合单产创历史新高;“天府粮仓”高产竞赛涌现新“粮王”,现代种业园区链式发展构筑农业新质生产力,和美乡村建设激活农旅融合新动能。
2025年3月11日14:00-14:40(闭幕会前),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