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匠心聚榕城·四链融创启新程」——2025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福建展团亮点抢先看
2025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开幕。本届博览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学会、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协办。
2025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开幕。本届博览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学会、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协办。
“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于2025年3月10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盛大开幕,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时代匠心”为主题,共征集了2307件(套)作品,经专家评审,最后有809位作者的720余件(套)作品成功入选,涉及雕塑工艺、织绣工艺、
玉魄天成,孤峰永峙,今观山子遗珍,但见玉山含翠,恍有烟霞供养,3月2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德海做客藏玉拍卖直播间,以刀锋成就一方流动的玉宇琼楼,一场关于艺术价值与收藏热望的云端竞逐,正随玉色生辉处悄然攀向沸点……
玉魄天成,孤峰永峙,今观山子遗珍,但见玉山含翠,恍有烟霞供养,3月2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德海做客藏玉拍卖直播间,以刀锋成就一方流动的玉宇琼楼,一场关于艺术价值与收藏热望的云端竞逐,正随玉色生辉处悄然攀向沸点……
廖洪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从艺七十余载,他不仅技艺精湛,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廖洪标大师一生致力于陶塑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重大损失。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李睿的织毯作品《敦煌四季》、与非遗传承人黄金亿联合创作的铜胎掐丝珐琅作品《福运兽耳炉》在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成功入选。此次双年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盛大开幕,以“时代匠心”为主题,聚焦当代工艺美术
记者谢湘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集团、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具体执行
3月24日,文博会组委会发布《关于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公告》,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计划于2025年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
该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打造上海工艺美术文化最佳实践基地,真正把上海工艺美术文化“深下去”、“传下去”和“落下去”。具体操作上,将坚持从上海定位出发,依托长三角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禀赋,注重上海工艺美术文化引导,挖掘红色工艺美术文化,弘扬江南工艺美术文化,打造海派工
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守正创新——设计驱动传统紫砂现代设计巡回展”3月10日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工艺美术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振兴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一起来听听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
廖洪标1936年出生于广东石湾陶艺世家,自幼随父学艺,4岁接触陶泥,15岁正式学习传统技法,1958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并拜入陶艺大师刘传门下,深耕陶艺70余年,将石湾陶塑技艺推至新高度。
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守正创新——设计驱动传统紫砂现代设计巡回展”3月10日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工艺美术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振兴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一起来听听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山东省文艺评
据悉,3月16日,平阳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昆阳镇鸣山村鸣竹学堂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众多工艺美术领域的精英,共商平阳工艺美术发展大计,现场气氛热烈。
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作为支持单位,由大连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展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文化旅游协会、大连市旅游协会、大连中艺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博览会以“文旅融合兴百业 拉动内需促消费”为
近日,《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联合中国工艺美术馆推出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沉浸式直播特别活动,带领观众跨越时空界限,在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的碰撞中,感受"以器载道"的东方智慧。
不久前,我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则苏绣短视频,线作丹青针作笔,尽显东方美学意蕴,传播量超37万次,有外国网友留言“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近年来苏绣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缩影。
3月11日,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行,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柴战柱创作的绞胎瓷作品《瓷火》,与全国720余件(套)作品共同展出。这不仅是焦作绞胎瓷艺术成就的彰显,更为“焦作礼物”出圈注入了新动力。
“非遗进校园”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非遗进校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其价值不言而喻。但“非遗进校园”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即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两小时的有效时间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那么,如何
不久前,我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则苏绣短视频,线作丹青针作笔,尽显东方美学意蕴,传播量超37万次,有外国网友留言“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近年来苏绣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缩影。
“非遗进校园”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非遗进校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其价值不言而喻。但“非遗进校园”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即使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两小时的有效时间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那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