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 周三 要闻汇总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①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②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③加强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①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②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③加强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科研团队与复旦大学、中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 “Tellurium nanowire retinal nanoprosthesis improves vision in models of blindness”
近日,电工研究所古宏伟研究团队联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柔性发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高效的新型柔性发电薄膜材料。这种材料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其功率密度创造了硒化银基柔性热电器件所有已报道同类材料的最高值。相关研究
人类的视觉世界源于光线与眼睛之间的微妙互动。当光线落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时,它就被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形成图像。但对数以百万计因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而失明的人来说,这一过程却被永远中断。虽然人造视网膜的研发已有数十年,但它们往往依赖外部设备供电、解析度低、视
量子引力理论试图将引力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一项名为“来自时空量子纠缠的引力”(GQuEST)的桌面实验将使用一种新型干涉仪来搜索此类理论预测的一种物理效应,这种干涉仪可以记录光子数而不是测量干涉图案。
在此,复旦大学周鹏教授,张嘉漪研究员,王水源青年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等人使用碲纳米线网络(TeNWNs)制造了一种视网膜下纳米假体,该假体能够将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窄带隙、强吸收和工程设计的不对称性,实现了广泛的光谱
2025年5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邱惠斌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ynthesis of noble metal nanoarrays via agglomeration and metallurgy for acid
纳米酶作为兼具纳米材料特性与类酶催化功能的人工酶体系,因其稳定性高、可工程化及应用广等优势,在生化传感、疾病诊疗及环境治理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 HEAs)是一类由五种或以上金属元素构成的单相固溶体材料,
近期,西湖大学仇旻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为生物微纳加工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研究人员化身“雕刻师 ”,用冰刻技术成功地为身长仅 0.5 毫米的水熊虫进行“波点纹身 ”。
《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5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会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更多时间,也更不满意自己的线上好友数量。
《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5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会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更多时间,也更不满意自己的线上好友数量。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SNSPD)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SNSPD)市场规模将达到0.4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6%。
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集成了图像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存储,在智能安防、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目前,商用的人体视觉仿生系统主要依赖于硅基的CMOS逻辑电路来模拟突触功能。与传统的硅基材料相比,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持续的光电导特性等独特优势。然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能源安全战略的双重驱动下,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凭借其独特的结构优势与性能可扩展性,已成为推动下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引擎。文章系统总结了纳米线材料在储能电池、柔性及微纳储能器件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揭示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响应、柔性电子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能张掖能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钙钛矿氧化物纳米线、其制备方法及应用”的专利,公开号 CN 119735242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2月7日,《自然·物理》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于海滨教授团队题为“Unified percolation scenario for theaandbprocesses in simple glass formers”的论文。此研究中,团队提
随着集成光电子芯片向更高性能和小型化发展,其核心结构的特征尺寸已缩小至深亚波长尺度(
随着集成光电子芯片向更高性能和小型化发展,其核心结构的特征尺寸已缩小至深亚波长尺度(
2025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德会研究员、崔晓菊副研究员、于良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Electrosynthesis of NH3from NO with ampere-level current
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为生产增值化学品和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策略。在众多CO2RR产品中,乙烯(C2H4)、乙醇(C2H5OH)、正丙醇(C3H7OH)等C2+碳氢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经济价值。迄今为止,Cu基材料以其中等的CO吸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