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MNC新势力飞升失败
造成异动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再生元与赛诺菲合作开发的IL-33单抗Itepekimab在两项关键的三期试验中表现不一致:第一项试验达到了27%的显著改善,第二项试验却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导致投资者信心崩塌。
造成异动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再生元与赛诺菲合作开发的IL-33单抗Itepekimab在两项关键的三期试验中表现不一致:第一项试验达到了27%的显著改善,第二项试验却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导致投资者信心崩塌。
6月26日,荣昌生物宣布,将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or Biopharma Inc.(简称“Vor Bio”)。根据协议,Vor Bio将获得泰它西普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2014年,当百利天恒在美国西雅图设立SystImmune时,外界恐怕不会预想到,十年后,它将成为全球ADC领域耀眼的后起之秀。
6月23日,专注于加速药物开发的AI制药公司Formation Bio宣布,其子公司Libertas Bio已将一款口服双重JAK/SYK抑制剂Gusacitinib授权给赛诺菲。赛诺菲将探索该药物在新适应症中的潜力。根据协议,这笔交易价值可能高达5.45亿欧
截至目前,全球共获批上市了26款PD-1/L1单抗药物,以各公司所公布财报口径计算,全球PD-1/L1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525亿美元,同比2023年增长12.3%。其中,默沙东的K药以294.8亿美元销售额占据约56%的全球市场份额,并连续两年蝉联“药王”
截至目前,全球共获批上市了26款PD-1/L1单抗药物,以各公司所公布财报口径计算,全球PD-1/L1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525亿美元,同比2023年增长12.3%。其中,默沙东的K药以294.8亿美元销售额占据约56%的全球市场份额,并连续两年蝉联“药王”
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在一阵眩晕感中,有必要看清前行方向,今天做一个半年盘点及展望。据Bloomberg、浦银国际,截至2025年6月6日,创新药PS(市销率)14倍,基本接近过去5年均值。这表明估值修复已经完成,行业进入(BD、临床)事件驱动阶段。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看好全球创新药“中国化”估值重塑。该行认为基于本土创新药期在双抗、ADC等领域厚积薄发,中国本土创新药开始进入全球化加速期,该行看好越来越多海外药企尤其是MNC核心管线“中国化”前景,以及给本土创新药带来的估值全球重塑的机会。重点关注以下方
前不久刚以百亿美元、近乎10倍的价格从BioNTech手里BD了一款来自中国的PD-L1/VEGF双抗,今天又官宣了一笔总额13.5亿美元的核药BD,进入6月不到两周,BMS仅在BD上就豪掷超百亿美元。
2025年以来,沉寂近四年的创新药板块强势崛起,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黑马”,多个细分领域呈现多点开花之势。截至目前,全市场280余只医疗主题基金超90%年内实现正收益,部分涨逾50%;港股创新药ETF同期涨幅也突破50%。加之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营收连续七年
创新 药企 deepseek mnc deepseek时刻 2025-06-12 01:12 5
6月9号,伴随着基金经理“这波创新药的泡沫程度远超上一轮CXO热潮”的唱衰论调,港股和A股创新药再次大爆发,其中恒生医药和科创医药ETF基金日内涨幅最高均超4%,个股就更别提了。
医药再次成为昨天市场的主角,其中创新药板块指数大涨近4%,并再次创出年内新高。近期A股创新药板块的强势,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港股的带动,4月8日以来,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港股创新药指数(931250.CSI)就涨了约50%。此外,近期有关创新药的催化也是不断。
截至2025年6月10日 14:27,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强势上涨2.51%,成分股晶泰控股(02228)上涨15.13%,乐普生物-B(02157)上涨13.26%,康方生物(09926)上涨11.40%,三生制药(01530),君实生物(01877)等个股跟
6月2日,BMS和BioNTech的一笔总额超20亿美元的交易,再次将PD-(L)1/VEGF双抗推向舞台中央。关于这次交易,行业已经有很多讨论,在此之外,笔者也有一些思考,愿和各位同道切磋一二。
今日,港药再度飙升,港股通创新药ETF大涨超4%,成交额快速突破18亿元,规模和流动性大幅领先同类!资金澎湃,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再获净流入2.26亿元,近5日已累计“吸金”超7.3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达48.23亿元领跑同类!
今天上午,A股概念板块涨幅榜前列被多个医药细分板块“霸屏”,CRO、化学制药、创新药、医疗服务等板块大涨。由于市场担忧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闭幕后,创新药板块缺乏后续催化剂,上周后半周,创新药板块连续调整。爱建证券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反映了未来3—5年
先是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合作,以12.5亿美元首付款,60.5亿美元总交易款授出SSGJ-707全球(除中国内地外)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而后BioNTech又将从普米斯引进的BNT327授权给了BMS,首付款为1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超90亿美元。
2025年以来,国产创新药行业迎来重大价值重估。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年内万得创新药指数大涨逾20%,港股创新药指数更是涨超50%。多位基金经理和分析师表示,在政策支持、海外授权交易频繁、临床数据表现优异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进入从"并跑"到"领
医药 创新 deepseek mnc deepseek时刻 2025-06-09 10:27 4
最新的记录,来自名不见经传的百利天恒(688506.SH)。它在2年多时间里市值翻了10倍,成为A股目前第3家市值破千亿的创新药公司。
恒生医疗ETF跟踪指数覆盖港股医疗保健领域68家上市公司,聚焦生物科技(45%)、创新药(38%)、医疗设备(4.5%)等高成长赛道。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9.02%)、药明生物(9.0%)、信达生物(8.6%)等,合计占比57.69%。且指数代表中国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