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一周书记:大学的价值、韧性以及……不相称的对抗
近日一边读德国学者查尔斯·⻨克莱兰(CharlesE.McClelland)的《国家、社会与大学: 1700-1914的德国》(State, Society and University in Germany 1700-1914,Cambridge Unive
近日一边读德国学者查尔斯·⻨克莱兰(CharlesE.McClelland)的《国家、社会与大学: 1700-1914的德国》(State, Society and University in Germany 1700-1914,Cambridge Unive
在70年代,爱情是严重的“违禁品”,“性”则尤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却有一本名叫《少女之心》的“黄色”手抄本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是很多人能够找到的、流传很广的性启蒙读物。
在如今的艺术展览中,沉浸式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现象。这种虚拟与现实交汇互动的形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可以快速“出圈”。然而,也有专家提出,过度关注技术的奇幻场景而忽视作品本体的表达,会削弱观众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和思考。“沉浸式展览”的展陈设
在如今的艺术展览中,沉浸式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现象。这种虚拟与现实交汇互动的形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可以快速“出圈”。然而,也有专家提出,过度关注技术的奇幻场景而忽视作品本体的表达,会削弱观众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关注和思考。“沉浸式展览”的展陈设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 1949-2011)的《给青年叛逆者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2001;陈以侃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至今我知道的有
昨天读一篇题为《特朗普正在把美国科学家推向欧洲的怀抱》的文章(原刊于2025年3月27日《经济学人》),文章说约翰·冯·诺依曼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是逃离纳粹德国、奔赴美国的一批杰出科学家代表,并由此开创了许多全新的研究领域,对美国科学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
在进入2025年以来的国际舆情中,面临时代惊天裂变的氛围日渐浓重,在战争与和平、地缘政治、全球贸易、种族问题、舆论管控等关键议题的急速观察与焦虑应对中,关于核心观念、价值原则乃至人类命运等更高层面的思考与呼吁不断警醒世人。回顾这段时间所阅读的部分文章,有点惊异
青年教授周濂的《打开:周濂的100堂哲学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5年2月)缘起于从2006年他给人大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西方哲学智慧》和2017年为“喜马拉雅FM”开设的西方哲学音频课程。2019年4月上海三联初版,很快四刷,可见深受读者欢迎;现在又
《突如其来的勇气: 法国青少年与德军的对抗,1940-1945》,[美] 罗纳德·C.罗斯伯顿著,焦静姝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丨万有引力,2025年1月版,344页,8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