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冤录·巴县档案|人之为财:巴县档案中几桩清代“卖休买休”案
嘉庆十七年六月初九日,巴县孀妇邱谭氏向衙门报案,称自己的儿子邱宗华自行投井自杀,请求衙门明察。巴县衙门受理了此案,并且传唤了除邱谭氏之外,与邱宗华熟识的雷添申、张治模及其妻子谢氏等人进行问讯。
嘉庆十七年六月初九日,巴县孀妇邱谭氏向衙门报案,称自己的儿子邱宗华自行投井自杀,请求衙门明察。巴县衙门受理了此案,并且传唤了除邱谭氏之外,与邱宗华熟识的雷添申、张治模及其妻子谢氏等人进行问讯。
江南士绅集团的实力极度膨胀,大明境内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约束他们。
在古玩收藏的浩瀚星河中,清代藏传鎏金 “托宝大象” 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备受瞩目的珍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对神秘瑞兽的面纱,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以上图片的铜像,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沈曾植,该铜像安放在驾浮阁大堂内。只见上方的三个字,赫然写着“驾浮阁”,该字正是沈曾植所题写。驾浮阁是江南的一座名楼,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翡翠,一直以来都是财富和品味的象征,但你以为自己买到的“高品质翡翠”,真的值那个价吗?今天,我们就来揭露翡翠圈最常见的潜规则,让你看清那些看似光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套路!
咸丰年间的七涧桥,一场双尸命案险些让无辜寡妇被凌迟处死。这桩案件,堪称清代司法腐败的缩影,更因一位19岁孤女的千里告状,成了晚清司法史上最跌宕的逆袭剧本。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刊,《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自1999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突破学科划分的藩篱,努力实践多元化学术路径的整合,是学界率先出版的以法律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为适应信息时代学术传播载体多元化的趋势,本刊编辑部决定以“法律史料
为彰显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展现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北京市档案馆依托“中国档案珍品展”,精选了全国各地档案部门保管的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珍贵档案,制作了17集《档案珍品》系列短视频,为您讲述它们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今
王 澍,字蒻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绩学工文,尤以书名。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入翰林,1668年生,1743年逝世,江苏金坛人。清代书法家、字若霖,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居,别号竹云。官至吏部员外郎。
明代,火器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这个时期,火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成为明朝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
近期出版的《燕赏自娱——清代肖像画研究丛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聚焦江苏籍名流,选择南京博物院所藏颇具代表性的十余件文人肖像,采用艺术风格学、社会文化学、文学地理学结合的方法综合考察,并参酌造型视觉、图文关系、传播接受等理论,采录题咏文字、探析绘画风格、解释
从材质特性来看,此摆件采用鸡血石整料。鸡血石以其独特的血色闻名,该摆件的血色鲜艳浓烈,如凝血般分布于石体,与灰白底色相互映衬,极具视觉冲击力。经专业检测研究,其质地温润细腻,硬度适中,内部纹理自然流畅,无明显绺裂和杂质,属于鸡血石中的优质品类。这种材质的形成极
"鳞鳞小屋似蜂衙,都是新屯遣户家。" 清代诗人笔下的西域屯垦图景,在天山褶皱间展开了一幅独特的地理人文画卷。这首《民俗》诗以蜂巢为喻,道尽了乾隆朝大规模屯田背景下,河西走廊移民与天山地理的互动关系。
此坐像摆件高 41 厘米,宽 32 厘米,厚 23 厘米 ,重 12.6 千克,体量庄重,给人以沉稳威严之感。从材质特性看,主体为铜质,质地坚实厚重。经鎏金工艺处理后,表面金光璀璨,尽显华贵。鎏金层均匀细腻,历经岁月仍保留大部分光泽,仅在局部因时间和环境因素出
清代收藏家端方,于收藏界成就斐然,于书法艺术亦造诣深厚。今集其二十八幅经典书法,每一幅皆为心血凝聚。从笔锋走势到墨韵流转,从字体架构到篇章布局,皆有精妙之处。让我们一同赏析,走进端方的翰墨世界。
第一次走进新大人厝,仿佛踏入了一段凝固的晚清海防史。这座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的闽南传统红砖厝,历经两百年风雨,依然挺立着"一门三提督"的家族荣耀,诉说着主人李增阶(1774-1835)的戎马人生。
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在历经唐宋时期的群峰耸立时代,元明时期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书家各领风骚,至清代已低靡不振。邓石如上探篆隶古法,开创书法新风,成为书法史上改变进程意义的人物。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邓石如的篆、隶书列为“神品”。康有为更是将邓石如
清康熙 五彩鹤鹿同春描金祝寿纹大花盆 (一对) 尺寸直径60.5cm 成交价RMB 8,050,000 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为持续推进出版主业品牌建设,强化已有品牌的升级、新品牌的培育,助力打造头部产品集群,推动扩大市场影响,辽宁出版集团策划组织“树名社名品、推名家名编”宣传工程,以实施“社长总编辑荐书”为重要支点,从2019年1月设立至今,坚持每月推出,已累计推荐精品图书500余
春日的北京,梅花、桃花、杏花等各种花卉次第盛开。旧时,北京城的鲜花品种不如现在这么多,但同样生机盎然。明清时期,桃是北京早春重要的观赏花木之一。当时,桃花开花早,开在春寒料峭之时,也有“报春花”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