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的故事》之二十九 魂系泰山巅
重回北京,心中满是舒畅的吴伯箫,虽早已过古稀之年,可他那精神头儿,就像一台全力运转、轰鸣着的马达,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岁月似乎并未消磨掉他对生活与事业的热忱。
重回北京,心中满是舒畅的吴伯箫,虽早已过古稀之年,可他那精神头儿,就像一台全力运转、轰鸣着的马达,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岁月似乎并未消磨掉他对生活与事业的热忱。
1954 年,几近知天命之年的吴伯箫,带着半生的沉淀与对未来的期许,调到了北京工作。他身兼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双重领导职务,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活跃在教育与文学的广阔天地间。
1937 年1月,新婚燕尔才不几个月的吴伯箫与郭静君,依旧如胶似漆地沉浸在你侬我侬的甜蜜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中。本以为平静舒适的日子能从此长久下去,不料,一纸委任状又打破了这份宁静——吴伯箫被省教育厅委以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的重任,且需即刻上任。
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那园里桃树杏树很多,还有海棠。每年春二三月,粉红的桃杏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很热闹。果实成熟的时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联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自1925 年秋天踏进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到1929年9月,一晃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四年里,吴伯箫的学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入校时,他读的是理预科 ,1926年夏天改为文预科,1927年秋又改为英文本科。虽然所学专业做过多次调整,但由于自身付出了诸多努力,学业
那次石榴树下罚跪之后,吴伯箫再也没惹父亲生气。理解了“人贵坚持”的道理后,吴伯箫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知识,不再贪玩儿浪费时间。课上认真听父亲讲课,课下甚至还跑去父亲的办公室里找课外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