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致富西兰花移栽忙#厚道甘肃#
蓼泉镇墩子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面积2400亩(含复种),依托“村集体+公司+种植基地+农户”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今年,该村继续通过土地流转,把村民闲散土地统一流转给公司规范经营,再吸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户到基
蓼泉镇墩子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面积2400亩(含复种),依托“村集体+公司+种植基地+农户”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今年,该村继续通过土地流转,把村民闲散土地统一流转给公司规范经营,再吸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户到基
今年以来,蓼泉镇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紧扣他们的急难愁盼,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之举,推动社会救助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出击”,全力编织起一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让困难群众真切沐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暖阳下。
在蓼泉镇新添村,小麦施肥播种一体机在田间来回奔忙,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一粒粒麦种播撒进大地,在土壤里“安营扎寨”,成行的麦田间,滴灌带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静静等待为小麦生长输送养分。
蓼泉镇的种植户李兆洧正于麦田中忙碌不停。他依照春小麦播种操作流程,小心翼翼地将备好的小麦种子与肥料一同放进播种机。随着机器发出阵阵有力的轰鸣声,小麦播种与施肥一次性圆满完成,播种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李兆洧笑着感慨道:“以前春耕,全家老小齐上阵,一天下来也种不了
如何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蓼泉镇通过积分制管理,将村民们日常的善行义举、积极参与乡村事务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存入他们的“文明账户”,推动“小积分”换出乡村“大文明”。
三月的河西走廊春寒料峭,临泽县蓼泉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走进蓼泉镇墩子村西兰花育苗基地,工人们在温控大棚内有序进行基质配比、穴盘装填、精准播种作业,开始新一年的蔬菜育苗工作。
蓼泉镇将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集约化育苗基地,涵盖辣椒、娃娃菜、西兰花等品种,构建起完整的“育苗—种植—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