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五柳先生:陶渊明精神的重构与新生
在深圳某互联网大厂的深夜会议室里,程序员张明关掉第12次需求评审会的在线文档,突然读懂了1600年前的陶渊明。当"逃离北上广"成为青年暗语,当"数字游民"在全球岛屿漂流,当AI革命重新定义人的价值,这位东晋诗人的人生选择正在元宇宙时代迸发新的启示。陶渊明不再是
在深圳某互联网大厂的深夜会议室里,程序员张明关掉第12次需求评审会的在线文档,突然读懂了1600年前的陶渊明。当"逃离北上广"成为青年暗语,当"数字游民"在全球岛屿漂流,当AI革命重新定义人的价值,这位东晋诗人的人生选择正在元宇宙时代迸发新的启示。陶渊明不再是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苟不應,何事立空言。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陶渊明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汉魏的艺术传统,又融进东晋诗歌的玄思与山水的内容。虽然陶渊明的诗歌成就不限于田园诗,但田园诗的确最能代表其独特风格及其在诗歌艺术上的创造。
古直(1885—1959),字公愚,号层冰。广东梅县人。1907年进入松口体育会学习,后任松口公学国文教员。1908年与友人创办梅州学校,1914年创办龙文公学。曾任汕头《中华新报》编辑、《大风日报》社长,在中山大学任教多年。抗战胜利后,任梅县修志馆馆长兼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