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373】 倾听日本黑色布道者山本耀司的独白
“我讨厌被称作艺术家。”山本耀司在自传《My Dear Bomb》中写道,“我只是一个做衣服的人,一个工匠。”这位1943年生于东京新宿的裁缝之子,用一把剪刀剪开了西方时尚界的金色帷幕,让黑暗成为另一种光明。他的工作室里常年播放着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据说那旋
“我讨厌被称作艺术家。”山本耀司在自传《My Dear Bomb》中写道,“我只是一个做衣服的人,一个工匠。”这位1943年生于东京新宿的裁缝之子,用一把剪刀剪开了西方时尚界的金色帷幕,让黑暗成为另一种光明。他的工作室里常年播放着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据说那旋
回头看,日本昭和时代开始不久后的1932年是个怪异之年,“白木屋大火”“鸟潟静子的婚姻解除”等一系列诡诞之事频发。但和那场“天国之恋”波澜对人心和社会的冲击相比,这些都可谓“小巫见大巫”。
名字里有“水泡”二字,恐怕什么都不讲,也会令人哑然失笑。显然,冥冥之中,命运就是让田河水泡带着制造“笑”的文化使命丰满了整个日本乃至世界的漫画界。另一方面,善于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位爱“笑”的漫画家的评论人士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将其与“法西斯”这样的概念或多或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