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博游”撬动文旅消费新增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在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参观人次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在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参观人次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文物多姿多彩,典籍翰墨飘香。这个暑假,很多深藏于大学校园的文化宝藏向社会开放。各界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纷纷走进高校博物馆,与文明对话,听金石传声;或细览校园古建筑,感受文脉悠远,品味历史厚重……同时,我们也需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大部分高校文博场所的开放均有预约、限
当暑期热浪裹着研学热潮席卷而来,高校博物馆、纪念馆与古建筑等文博资源,正从高校“后花园”走入公众视野。这些文博资源融合了办学特色、历史记忆与教育使命,已成为链接高等教育与社会大众的独特“桥梁”。
当博物馆里的文物被“带”到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百宝争锋”全国海选招募推广活动的现场,文物代言人们用情景剧、快板、说唱、评书、歌舞等形式,为它们赋予全新生命时,一场打破边界的文化共创正在悄然成型。
当博物馆里的文物被“带”到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百宝争锋”全国海选招募推广活动的现场,文物代言人们用情景剧、快板、说唱、评书、歌舞等形式,为它们赋予全新生命时,一场打破边界的文化共创正在悄然成型。
暑期过半,各地文博场所人气高涨,伴随着展览和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不仅成为大家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课堂”,也成为游客们喜爱的文化空间和旅游目的地。
立秋时节,酷暑的热浪渐次消退,伴着清爽拂面的秋风,我拜读了良师益友雷学刚先生饱含深情与哲思的新作《感悟最美的遇见》。灵魂深处涌动的共情与共鸣,如抽丝剥茧般清晰,心湖亦泛起层层涟漪,犹如在清新隽永的文字里遇见生命的一缕曙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
立秋啦!天气渐渐转凉古人如何过秋天?今天带你认识《秋窗读易图》看看南宋“学霸”的秋日生活01走进南宋的书房沉浸式感受古人的秋日雅趣想象一下,水边岩石旁有个超有格调的“山景小别墅”柴门、篱笆、小院客厅里有屏风、鼓凳书房门口站着个小书童宽袍大袖的文人坐在大开窗前桌
“走进岳阳市博物馆,共赴千年之约,探寻湖湘文化密码。”这句话,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认可,其“含金量”随着不断上扬的数据而持续增加。
近1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的速度持续增长,可每逢暑期,热门博物馆为何总是“一票难求”?一些博物馆门票往往在预约系统开放的瞬间就“秒光”;即便有幸预约成功,进馆后往往还得面对“人满为患”的挑战。
8月5日,在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北京市西城区博物馆联盟宣布成立,首批成员共33家。其中北京六必居博物馆、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馆、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等获得了西城区博物馆扶持资金,共计74.345万元。
近1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的速度持续增长,可每逢暑期,热门博物馆为何总是“一票难求”?一些博物馆门票往往在预约系统开放的瞬间就“秒光”;即便有幸预约成功,进馆后往往还得面对“人满为患”的挑战。
今天是全民健身日古人喜欢的运动有哪些?跟着全景式“运动打卡照”🏃动起来吧01趣味运动会开赛了4个项目古人强推风和日丽的一天趣味运动会开赛了现场人头攒动,格外热闹健身运动的“铁粉们”纷纷大展身手上演了古代体育竞技名场面👇运动项目一:蹴鞠作为宫闱娱乐、文人交游
为响应相关文化行动计划,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首都博物馆承办的“百馆千品万人赞”项目启动。该项目是“古都行”子项目,2025年计划结合“北京博物馆季”,组织大学生拍摄传播优秀短视频,还通过文创评选、研学、课程等形式,鼓励大学生以“文化体验官”等身份参与博物馆建设
她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从街角缓缓走来,腰板还是那样笔直,只是步子比从前沉稳了许多。这是他们分开后的第五个年头,北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给这座老旧的小城镇蒙上一层朦胧的水雾。
6月26日,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2025CABF)新闻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定于2025年7月3日至6日举办。
其次,她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家庭的运作,以便为她的小儿子谋取一些私利。
近期上映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面对讲究的服装、化妆、道具你是否“逐帧放大”进行了一番“考古”今天咱们盘一盘剧中的文博彩蛋唐代姐姐出门的“头”等大事十七娘出场即“拿捏”气场全开又尽显风华高耸又显发量的发髻很惹眼她的这款“大头特效”造型与莫高窟壁画中的《都督夫人礼
6月22日,“智启文博·创领未来”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在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多位专家围绕科技赋能为博物馆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