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火摇橹处 端鼓腔起时(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据《微山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微山湖一带连年水患,渔民苦不堪言。渔夫创制了一种边击鼓边吟唱的形式,用以祭祀湖神,祈求平安,当地人称之为“渔鼓”或“端公腔”。清代是端鼓腔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端鼓腔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有“九腔十八调”之说,唱本多达百余种
据《微山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微山湖一带连年水患,渔民苦不堪言。渔夫创制了一种边击鼓边吟唱的形式,用以祭祀湖神,祈求平安,当地人称之为“渔鼓”或“端公腔”。清代是端鼓腔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端鼓腔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有“九腔十八调”之说,唱本多达百余种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山东梆子杨圣军、李红,端鼓腔丁立新3人入选,全省共入选44人,并列全省第4位。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由4名增至7名,增幅43%,创泰安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历史最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