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文化+科技”双赋能,文化特派员推动蚕桑产业发展
“这些蚕种很特别哦,它们是来自省里的新‘客人’!”八泉村蚕农倪大爷说。就在昨天,2张来自浙江省农科院的优质蚕丝被专用蚕种——“丝棉一号”正式“落户”八泉村的小蚕共育室,未来,将孵化出近56000只蚕宝宝。
“这些蚕种很特别哦,它们是来自省里的新‘客人’!”八泉村蚕农倪大爷说。就在昨天,2张来自浙江省农科院的优质蚕丝被专用蚕种——“丝棉一号”正式“落户”八泉村的小蚕共育室,未来,将孵化出近56000只蚕宝宝。
近日,岫岩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先后前往前营镇门楼村兴旺蚕种场、洋河镇知心缘发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为蚕农提供春蚕种繁育技术指导,保障春蚕种质量,为秋蚕生产打基础。
先从整田说起。从明末起,江南的早稻有些在农历四月内就要插秧,所以清明节前后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明末清初桐乡士人张履祥编纂有著名的《补农书》,这是反映17世纪江南农业技术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记载了农历各月的主要农事,其中提到,清明节前后要“浸种”,也就是浸泡稻种
《国潮新消费》系列报道关注传统丝制工艺品——宋锦。宋锦主要产自苏州,色泽华丽、图案精致,是丝绸制品中工艺较为复杂的品类,有“锦绣之冠”的美誉。随着气温回暖,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尽享春光,宋锦服饰也成为了“新中式”穿搭中的热门单品,销量大增。
3月11日18时,在单位忙了一天的马彦辉没有下班回家,来到走廊尽头的小屋,拿出手机,打开简单的直播设备,开始了面向蚕农的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