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有十大主力军团长,55年除牺牲的5人外,仅1人获上将军衔
1930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战火中相继组建十大主力军团,这些番号承载着土地革命战争最惨烈的记忆,也锻造出一批决定中国命运的将帅之才。从井冈山的篝火到陕北的窑洞,十大军团犹如十把尖刀,在围剿与反围剿的生死博弈中撕开道路。这些军团长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开国
1930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战火中相继组建十大主力军团,这些番号承载着土地革命战争最惨烈的记忆,也锻造出一批决定中国命运的将帅之才。从井冈山的篝火到陕北的窑洞,十大军团犹如十把尖刀,在围剿与反围剿的生死博弈中撕开道路。这些军团长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开国
1935年1月,江西怀玉山的寒风裹着雪粒,抽打着衣衫褴褛的红军队伍。粟裕带着400多名伤员和战士,在敌人机枪扫射的间隙中匍匐前行。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由瑞金县田心、梅坑地区出发,向于都河(即贡水)开进。17日,集结在于都河以北地区的红军各部队,分别从于都、花桥、潭头圩等10个渡口南渡于都河。长征开始了。于都河畔,数以万计的根据地百姓来到各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