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辑】名家笔下的民国“高考”‖刘跃
每年高考季都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牵动着千万学子及其家长的心。民国时期许多著名学者也曾参加过大学入学考试,在自传中介绍过他们的“高考”经历。
每年高考季都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牵动着千万学子及其家长的心。民国时期许多著名学者也曾参加过大学入学考试,在自传中介绍过他们的“高考”经历。
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 (二#维#码#,不可以显示在文章中,已经去掉,扫出来COPY录在后面)
近十来年里,何兆武先生和我都在清华大学教书,虽然说起来算是同事,但因为他很早退休,所以,见面常常是在同去办公室取邮件的时候,或者是在清华园里散步购物的时候。不时收到何先生赠送的新著和新译,不由得感叹他的学术生命力。
“思想史在当下还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在历史研究发生种种转向(全球转向、跨国转向,以及比较转向、空间转向、视觉转向、国际转向)的今天,思想史家依然站在前沿。
当我们在谈到研究历史意义的时候,经常说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我从事历史研究的生涯中,也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根据我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我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都不断地告诉我,历史是没有规律的,因此未来的进程也是不可预测的。
西方知识论传统与中国心性修养之学存在鲜明区隔:前者以知识批判为基石,发展出"科学之科学"的元理论体系;后者以德行修养为枢轴,将道德直觉视为先验存在。然而,当先验道德的神话在现实中被层层撕裂,我们不得不陷入深思: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源自不同智慧传统的哲学路径是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