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在史书与闺阁间书写传奇的千古才女
她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史学家,出身史学世家,却在兄长班固离世后挑起续写《汉书》的重担,让这部史家巨著终成完璧;她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一篇《女诫》影响中国女性教育近两千年,却也因时代局限备受争议;她是汉宫中的帝师,以才学赢得邓太后尊崇,成为封建时代罕见的女性知
她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史学家,出身史学世家,却在兄长班固离世后挑起续写《汉书》的重担,让这部史家巨著终成完璧;她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一篇《女诫》影响中国女性教育近两千年,却也因时代局限备受争议;她是汉宫中的帝师,以才学赢得邓太后尊崇,成为封建时代罕见的女性知
老叟点燃松明,壁画上的班昭手持算筹,目光掠过“耕读传家”匾额。她们翻开泛黄的抄本,烛火在“妇行有四:德、言、容、功”句间跳动,忽然听见祠外传来童谣:“班大家,筹声响。量阡陌,校天章。不教女红教典章。荒田翻作米粮仓。德才并蒂开新壤,长垣至今说贤良。万亩桑田稻花香
在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平凡,却凭借一项伟大发明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个人就是蔡伦。蔡伦出生于公元61年,去世于121年,字敬仲,老家在桂阳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南耒阳)。他不仅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更是造纸术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革新者。
班昭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创造了太多第一和唯一。她是第一位女史学家,是“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她是第一位正式收徒授业的女教师,在汉和帝宫中被尊称为“大家(音同孤)”;她还编写了“女四书”之首的《女诫》,既影响了千年的封建女性观,也成为其备受争议的缘起。
可实际上,蔡伦这个人远没那么简单,他的故事不只是技术突破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权力斗争、复杂人性和那个时代的影子。课本把他塑造成一个符号,却很少讲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华夏历史的星河里,有一位女性熠熠生辉却又饱受争议,她就是被尊称为“曹大家(gū)”的班昭。其才华横溢,续写《汉书》的功绩震古烁今,论才情连李清照都难以望其项背;论能力,她与皇后邓绥结为闺蜜,时常出谋划策。然而,她提出的男尊女卑思想,却像一副沉重的枷锁,让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