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河北非遗文化解读 美食篇|河北面食:产业致远
金黄油亮的米团在掌心揉捻翻转,裹入饱满馅料后渐成浑圆。一个个手工制作完成的黏饽饽带着掌心的温度,在传送带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进入醒发车间……
金黄油亮的米团在掌心揉捻翻转,裹入饱满馅料后渐成浑圆。一个个手工制作完成的黏饽饽带着掌心的温度,在传送带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进入醒发车间……
冀时客户端报道始于一“面”,不只一“面”。藁城宫面制作技艺,源于隋唐,盛于明清,距今已传承千年,是藁城一大名产。如今,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藁城宫面在保持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
近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三助工程”全渠道对接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活动立足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现场专门设立“河北优品馆”,集中展示推介我省名优特色产品,为推动河北企业打开全国市场,提供全面产销对接一体化服务。
“瞧瞧,这小米、紫麦面、双黄蛋都是石家庄栾城的富硒带上产出的特色产品,非常有营养价值。您品尝品尝,咱加个微信,好吃再来买。”3月22日,在成都召开的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开幕前的主题展会上,带有“栾城集”统一标识包装的特色产品,受到很多客商的关注,现场洽
这款传统经典3斤装的“青竹宫面”,是由位于藁城区的石家庄市传承宫面有限公司生产的。3月12日,记者走进这家公司的电商运营部,只见一箱箱宫面已经打包完成,正准备快递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