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畴论对集合论的跨越性
Lawvere, F. W. & Rosebrugh, R. Sets for Mathematics[M]. Springer, 2003.
Lawvere, F. W. & Rosebrugh, R. Sets for Mathematics[M]. Springer, 2003.
范畴论让意识可计算纪红军作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意识研究的科学与哲学困境(如“解释鸿沟”问题)1.1.2 范畴论在跨学科建模中的独特价值(结构性、函子性映射优势)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为意识可计算性提供新数学框架1.2.2 实
五六十年代,一个小团队、一根电极、几个切片,能搞出动作电位、突触电位、REM睡眠、海马体记忆通路、GABA、5-HT、多巴胺、遗传密码乃至“大脑是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不是那些初中到大学的题海战术,不是反复刷题求导积分,不是线性代数的“高等代数式敬畏”。而是人类和机器拔河的那条绳子——我们正站在它的最薄处。学不会这个,你不是落后,而是失语。
不是那些初中到大学的题海战术,不是反复刷题求导积分,不是线性代数的“高等代数式敬畏”。而是人类和机器拔河的那条绳子——我们正站在它的最薄处。学不会这个,你不是落后,而是失语。
重回古希腊思想的源头,揭开亚里士多德范畴论的神秘面纱。十大范畴体系构建了西方哲学认知世界的坐标网格,而这些看似永恒的思维范畴实则是对希腊语述词系统的哲学提炼。当东方"道可道非常道"的智慧与奎因的现代逻辑命题相遇,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人类用语言编织的概念之网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