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不贪财、不好色、不偷懒,却成了亡国之君?明亡的五大死结
“皇上,李自成已经打进彰义门了!”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十八日夜,司礼太监王承恩的尖叫刺破乾清宫的死寂。朱由检盯着御案上 “文官皆可杀” 的血诏,手指在狼毫笔杆上掐出了血痕 —— 这个登基时立志 “中兴大明” 的青年天子,此刻正用发丝缠绕皇冠,这是他能
“皇上,李自成已经打进彰义门了!”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十八日夜,司礼太监王承恩的尖叫刺破乾清宫的死寂。朱由检盯着御案上 “文官皆可杀” 的血诏,手指在狼毫笔杆上掐出了血痕 —— 这个登基时立志 “中兴大明” 的青年天子,此刻正用发丝缠绕皇冠,这是他能
然而,当我们剥离《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回归《三国志》的原始记载,结合蜀汉末年的政治生态与刘禅的个人抉择,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逐渐浮现:他并非愚钝的亡国之君,而是深谙乱世生存法则的权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