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论老子孔子的维度差异
本论文以“孔子问天下之道,老子答你管得太多了”这一经典对话为切入点,通过对老子“四维视角”与孔子“三维视角”的解析,揭示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本质差异。老子的“四维视角”包含时间、空间、自然规律与超越性维度,强调对宇宙整体规律的把握;孔子的“三维视角”聚焦于人伦、社
本论文以“孔子问天下之道,老子答你管得太多了”这一经典对话为切入点,通过对老子“四维视角”与孔子“三维视角”的解析,揭示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本质差异。老子的“四维视角”包含时间、空间、自然规律与超越性维度,强调对宇宙整体规律的把握;孔子的“三维视角”聚焦于人伦、社
如何理解人类认识?这一问题关乎不同的认识论进路。传统视域中的认识论主要从认知的层面规定人类认识。以评价的引入为前提,人类认识的内涵得到了历史的扩展。更广的认识论视域,进一步涉及认识的规范性之维。认知主要以事物自身的规定为指向,评价更多地以确认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内
本书是许苏民教授的遗著。与苏民教授的其他著作一样,此书既有扎实的历史文献根基,又展现了深沉的理论洞见,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课题的终端成果,这一研究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要求,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道德行为呈现为不同的形态。在实质的层面,可以通过考察孔子关于仁的界说,对道德行为的相关形态获得较为具体的理解。作为孔子的核心概念,“仁”固然包含多重涵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两个方面,即“爱人”与“克己”[1]。宽泛而言,此处之“仁”不仅涉及普遍的价值原则,
杨国荣,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一级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国际形而上学学会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出版《伦理与存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