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团队揭示OsMPK6-OsMADS47-PPKL1/3分子模块调控水稻粒型及产量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李学勇课题组,发现了一个调控水稻粒型与产量的关键分子模块OsMPK6-OsMADS47-PPKL1/3,揭示了该模块通过磷酸化修饰动态平衡调控籽粒形态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李学勇课题组,发现了一个调控水稻粒型与产量的关键分子模块OsMPK6-OsMADS47-PPKL1/3,揭示了该模块通过磷酸化修饰动态平衡调控籽粒形态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
2025年5月21日,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联合多部门在河南商丘召开小麦单产提升观摩会,500亩示范田里“中麦578”长势喜人。种粮大户王帅州透露,尽管去年遭遇冬春连旱,但通过精准技术管理,示范田预计亩产超650公斤,辐射带动周边3万亩农田增产。
日前,在河南商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上,记者获悉,当地示范生产的中麦578通过配套相关栽培技术,在2024年秋播以来冬、春两季及初夏长时间干旱、仅在拔节期浇了一水的条件下,籽粒灌浆良好,预计亩产将
5月24日,石家庄市农科院赵县实验基地内麦浪翻滚,饱满的麦穗压弯枝头,丰收在望。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一行人深入田间,仔细察看轮选49等新品种的长势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情况,并围绕重点研发计划、生物育种专项、院创新工程以及小麦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
5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七届农科开放日在中国农科院中关村院区正式启动。此次农科开放日以“农业科普赋能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主题,36个院属单位同步举办。
猪油,这个曾经在中国厨房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食用油,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无论是炒青菜时的那一抹油香,还是糕点中层层绽放的醇厚脂香,亦或是一碗简单却令人满足的猪油拌饭,这些味道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最温暖的“童年印记”。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其中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占粮食总产量超过40%,其中60%以上用于饲料,连结种植业和养殖业。分析和预测2024—2025年国内玉米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形势,对于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月27日,中国农科院油菜产业专家团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在四川邛崃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油菜产业专家团建设方案、运行机制、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和近两年取得的工作成效,研讨部署油菜产业专家团下一步重点工作。
突破抗癌紫杉醇生物合成难题、发现水稻耐盐新基因、探明昆虫嗅觉密码找到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葡萄育种效率、古麦今用,找回小麦丢失的遗传多样性......这些国际领先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是2024年基因组所(大鹏湾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聚焦国际前沿、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