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我们选出了20本好书
基于游戏的童年的衰落,以及手机式童年的兴起;在《厌倦了爱》中,我们阅读佩索阿从16岁到去世撰写的英语诗,感受他的复杂;在《鸟类启示录:一部文化史》中,我们重新了解鸟类,它们从未远离人类文明,人类与鸟类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基于游戏的童年的衰落,以及手机式童年的兴起;在《厌倦了爱》中,我们阅读佩索阿从16岁到去世撰写的英语诗,感受他的复杂;在《鸟类启示录:一部文化史》中,我们重新了解鸟类,它们从未远离人类文明,人类与鸟类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尽管“大同”二字很早就出现在儒家经典中,但其字义多元,并未成为一个内涵固定的概念,只是在19世纪末,我们今日熟悉的以《礼记·礼运》为原型的大同叙事才一统江湖,成为这一概念的“标准”用法。康有为在其兴起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近代中国的大同思潮并非像其
《大同书》,康有为百年前的乌托邦幻想,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看来更像是精准无比的预言。当简朴无为的桃花源隐入历史深处,大同世界拥抱了统计、规划与精密管控。这部著作如何能在现代性尚未展开的近代中国诞生?又如何成为理解20世纪历史进程的关键?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乌托邦著作,《大同书》是康有为对未来社会的精心表达。此前对《大同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创作年代、版本流变、思想来源和内容方面,本书则试图表明,这一看似空想的著作,实际上深深地扎根于近代中国的改革历程中,昭示出中国思想取向的一次重大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