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已为ITER等国内外聚变客户提供多款钨产品及部件
有投资者问厦门钨业,2024年厦门钨业年报显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具备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能力,可满足EAST、ITER等不同磁约束聚变装置部件的高标准需求,为ITER等国内外聚变客户
有投资者问厦门钨业,2024年厦门钨业年报显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具备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能力,可满足EAST、ITER等不同磁约束聚变装置部件的高标准需求,为ITER等国内外聚变客户
投资者提问:2024年厦门钨业年报显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具备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能力,可满足EAST、ITER等不同磁约束聚变装置部件的高标准需求,为ITER等国内外聚变客户提供多款
NIF,全球最大的激光装置,具备 192 束超高能激光。其通过将这些激光束聚焦于含氢同位素、豌豆大小的靶上,营造极端温压条件以促使氢原子核融合。此外,NIF 在核聚变研究中还承担着探索能量输出效率提升、反应稳定性增强等重要任务。
2025年5月,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在安徽合肥开启工程总装,预计2027年建成、2030年实现发电。与此同时,全球ITER项目磁体系统竣工、美国SPARC装置组装启动,人类掌控“人造太阳”的愿景渐行渐近。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项目在可持续能源领域取得突破,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超导磁体系统的组件,该系统旨在限制过热等离子体并产生比其消耗多十倍的能量。这个由30多个国家合作建成的托卡马克“电磁心脏”,是科学和外交领域的双线胜利。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4月30日宣布,其已完成反应堆“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这是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ITER组织负责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一超越地缘政治的国际合作中,中国
投资者提问:公司参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如何看待该产业?a股很多公司已成立核聚变分公司,我们是否也能成立子公司或相关部门,做大做强该项目?
鑫宏业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可控核聚变整个项目的门槛非常高,主要体现在技术难度、经济成本以及长期的研发周期等方面。其中公司参与ITER可控核聚变项目,主要向ITER组织交付PIC-电力、控制和仪表电缆,用于ITER设施综合体的工厂系统,这类电缆需要在极端条件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的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竣工交付 ITER 现场,标志 ITER 磁体馈线系统超大部件研制完成。该部件工程复杂,团队攻克多项 “卡脖子” 技术,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达 100%。该所承担多项采购包,交付进度和质量居前列
在法国南部的卡拉达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4月10日,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标段(SMSA)的首个真空室模块——7号模块,成功吊装并精确安装到位,标志着SMSA中首个核心扇段模块正式入驻托卡马克堆坑。
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重要进展中,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传来捷报。4月11日,该所成功研制并交付了ITER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的最后一套关键部件——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这一成就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大型部件的研制工作已圆满
大皖新闻讯 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迎来关键节点:4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于今日运往法国。该部件的竣工交付,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为我国“人造太阳”EAST大科学工程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项目提供偏滤器全钨复合部件、钨铜复合部件等核心产品,有相关客户的订单。
在法国东南部,一项旨在复刻“人造太阳”的宏伟工程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汇聚了全球约 2000 名顶尖物理学家、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团队正致力于打造世界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并计划于 2033 年投入运行。面对空前规模和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