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的人类之眼
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三峡南极眼”,已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实现我国在南极中山站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近日,三峡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在湖北宜昌公布了这一信息。
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三峡南极眼”,已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实现我国在南极中山站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近日,三峡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在湖北宜昌公布了这一信息。
他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天光所)的博士研究生,作为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内陆队的一员,刚刚圆满完成了南极昆仑站、中山站的各项天文科考任务,顺利返回南京。
"爸爸,老师说我这样的学生就该坐教室最后一排。" 十岁的浩浩把 79 分的数学卷子折成纸飞机,看着它栽进小区卫生区。这个动作在短视频平台获得 27 万点赞,最高赞评论写着:" 孩子用抛物线证明了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倒是挺有物理天赋。"
堪称光学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 —— 美国犹他大学团队正掀起一场光学革命,将望远镜透镜从笨重的 “大块头” 变身成轻如蝉翼的 “小精灵”,打破了三百年来物理定律套在光学设计上的 “紧箍咒”。
壹陈颖为是承德兴隆观测站的一名天文工程师,这是他做天文工程师的第24个年头。和许多工程师一样,陈颖为的日常工作是检查和维护设备的运行。
究竟怎样才算看到了星球的表面呢?看到一个球面是否就意味着看到了星球的表面呢?如果这样算的话,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星球都可以被认为是看到了表面。但倘若要求看清星球上一颗砂砾的模样,目前还没有任何望远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便是距离我们相对较近的月球表面,也无法清晰地看到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漫征途中,天文望远镜始终是我们窥探宇宙奥秘的得力伙伴。它帮助我们发现了众多令人惊叹的天体和现象,其中“上帝之城”和疑似“天使”的相关观测发现,引发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左图为中山大学80CM望远镜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图像,圆圈中为超新星SN2024xal;右图为两微米全天巡天项目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历史图像。
记者11月23日从青海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获悉,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近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投入观测,并成功发布首批观测图像,此为我国新一代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