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夜读》在快节奏中拨动心弦
“夜读”成为都市文化生活新风尚,4月下旬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2时以52.64%的占比成为黄金阅读时段。这时候,卸下一天的繁忙,很多人在夜读中享受着内心的安宁。
“夜读”成为都市文化生活新风尚,4月下旬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2时以52.64%的占比成为黄金阅读时段。这时候,卸下一天的繁忙,很多人在夜读中享受着内心的安宁。
你可以帮我带个快递吗?“五一”期间我有事,可以跟你换个班吗?生活里、职场上,我们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请托,拒绝了有心理负担,不拒绝又让自己受累。本期花地夜读就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学会拒绝。
本期花地夜读想跟大家聊聊“慢生活”“断舍离”。有意思的是,这些在今天看来依旧很热门的概念,早在2017年羊城晚报《花地》刊发的文章《遵从本性》里就有提到。
本期花地夜读想跟大家分享读者来信。在广州上班的Crayon分享了张清华写的《暮雨乡愁》。她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在高中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时候。毕业后,Crayon远离家乡务工,文章中的句子时不时跳出来,激荡她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怀念。
本期花地夜读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描写厨房香味的文章,《又见炊烟升起》,程华老师2023年发表在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她追忆了儿时父母做的家常饭菜的香味,这种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
本期花地夜读想跟大家分享一只小猫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武桂琴老师发表在羊城晚报花地的一篇文章《想念一只猫》。
清明时节雨纷纷。本期花地夜读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陆勇强的《村人谈死 如同谈生》该文于2014年5月1日发表在羊城晚报。在这篇文章里,陆勇强讲述了他乡愁记忆中同村人是如何看待、谈论死亡的。
这期“花地夜读”想跟大家分享余光中的《谁能叫世界停止三秒》。这篇文章是2005年发表在羊城晚报花地的。因为明天就是周一了,可能很多打工人都希望世界可以停止转动,哪怕三秒也好。
今晚的“花地夜读”想跟大家分享作家陈染曾经发表在羊城晚报的一篇散文《瞎走的乐趣》。这篇散文不长,主要写了陈染跟她母亲两个人在北京瞎溜达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类似这几年特别流行的CityWalk,不设目的,在城市里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