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3、中国人的精神——诸子百家
中华文明发端于距今8000年左右,但核心思想的形成却在距今2300——3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催生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士人阶层崛起,围绕“如何治国安民”“人性本质”“天人关系”等核心问题展
中华文明发端于距今8000年左右,但核心思想的形成却在距今2300——3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催生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士人阶层崛起,围绕“如何治国安民”“人性本质”“天人关系”等核心问题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横议,各种思想如汹涌浪潮,冲击着旧有的观念秩序。在这其中,名家以其独特的思辨和对名实关系的深入探讨,独树一帜。公孙龙,作为名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惊世骇俗的辩题和精妙绝伦的逻辑论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影响了中
公貌不扬,身长五尺,额角峥嵘如反扣陶钵,双目常作睥睨状。每发言,必先抚其稀疏须,徐徐道:"老夫忝列院士..."云云。时人见其须,戏谓"此乃智慧之蔓,盖因思虑过甚,遂使毛囊荒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