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之殇:从教育阉割到民族觉醒
20250614东流到海 原创:《逻辑之殇:从教育阉割到民族觉醒》卷首语:《被抽掉的脊梁》 当法国高中生辩论"科学能否满足真理需求"时,我们的孩子在背诵"家国情怀"的排比句;当新加坡考生思考"动物实验伦理"时,我们的考场正批量生产着"感动中国"的模板作文。这场
20250614东流到海 原创:《逻辑之殇:从教育阉割到民族觉醒》卷首语:《被抽掉的脊梁》 当法国高中生辩论"科学能否满足真理需求"时,我们的孩子在背诵"家国情怀"的排比句;当新加坡考生思考"动物实验伦理"时,我们的考场正批量生产着"感动中国"的模板作文。这场
周赧王十七年的寒冬,邯郸城被大雪裹成素缟。十五岁的公孙龙蜷缩在堆满竹简的书库里,指尖拂过蒙尘的《邓析子》。忽然,窗外传来市集的喧闹——两名儒生正为"周礼能否止战"争得面红耳赤。少年猛地推开窗,积雪簌簌坠落:"二位可曾想过,礼字本身便是枷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感悟《齐物论》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讲是非之争没有价值,即庄子对“齐论”的观点的阐释。由于这一部分篇幅很长,为了阅读理解的方便,我又把它分成四个小节来学习。今天学习第四节。
中华文明发端于距今8000年左右,但核心思想的形成却在距今2300——3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催生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士人阶层崛起,围绕“如何治国安民”“人性本质”“天人关系”等核心问题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横议,各种思想如汹涌浪潮,冲击着旧有的观念秩序。在这其中,名家以其独特的思辨和对名实关系的深入探讨,独树一帜。公孙龙,作为名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惊世骇俗的辩题和精妙绝伦的逻辑论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影响了中
公貌不扬,身长五尺,额角峥嵘如反扣陶钵,双目常作睥睨状。每发言,必先抚其稀疏须,徐徐道:"老夫忝列院士..."云云。时人见其须,戏谓"此乃智慧之蔓,盖因思虑过甚,遂使毛囊荒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