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材料Sb₂S₃的可重构等离激元超表面|进展
相变材料 Sb₂S₃ 因其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低光学损耗和非易失性相变等特性,为动态可调超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 利用电驱动相变材料的相态转变,可实现对超表面光学响应的精确、可逆和快速调控。但 Sb₂S₃ 的高结晶温度(约270°C),为其电热驱动相变过程
相变材料 Sb₂S₃ 因其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低光学损耗和非易失性相变等特性,为动态可调超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 利用电驱动相变材料的相态转变,可实现对超表面光学响应的精确、可逆和快速调控。但 Sb₂S₃ 的高结晶温度(约270°C),为其电热驱动相变过程
本论文聚焦于超硬液态光这一前沿科学发现,深入探讨其特性与物质属性,以此论证光能够呈现类似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通过分析超硬液态光的形成机制、物理特性,结合传统物质三态的定义与特征,将超硬液态光与普通液态、固态光现象进行对比,揭示光在特定条件下可表
在经典物理的世界里,质量被视为物质永恒不变的属性。然而,当科学家们深入量子领域,探索拓扑材料的奇妙特性时,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现象: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量竟然可以“消失”!这看似违背常识的发现,正是当代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之一。
近年来,以魔角石墨烯为代表的转角二维体系揭示了一系列新奇的量子物态,包括超导态、关联绝缘态、魏格纳晶格等,推动了凝聚态物理的前沿探索。“转角电子学”由此崛起,成为研究电子相互作用与几何调控耦合效应的重要新兴领域。然而,这一物理机制并不限于范德华二维材料。一个更
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学科排名数据,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BC中国大学学科排名等权威榜单,中国高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四大基础学科的综合实力排名如下:
第1,物理专业就业市场持续升温。根据2023年教育部就业报告,物理类毕业生平均起薪较去年增长8%,尤其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需求激增。某科技公司近期招聘中,物理背景工程师岗位薪资涨幅达15%,反映出企业对基础学科人才的重视。
这些学科通过实验、理论和计算手段,揭示物质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奥秘,推动科技与工业的进步。
自2004年单层石墨烯发现以来,二维材料引领了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系列突破性进展,并开创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二维新纪元。在过去20年中,二维材料家族迅速扩大,目前实验可获得的二维材料达数百种,理论预测的更是近 2000 种。然而,这些二维材料基本上局
铜基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备受关注,例如La2-xBaxCuO4的高温超导行为、LaCu3Fe4O12的电荷转移现象等已得到广泛研究。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质与铜离子多样化的外层电子构型及丰富的配位几何密切相关。对于六配位八面体晶体场,绝大多数Cu
铜基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备受关注,例如La2-xBaxCuO4的高温超导行为、LaCu3Fe4O的电荷转移现象等已得到广泛研究。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质与铜离子多样化的外层电子构型及丰富的配位几何密切相关。对于六配位八面体晶体场,绝大多数CuO6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揭示材料的电子结构、预测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理解复杂化学过程中的原子尺度现象。DFT计算能够从量子层面提供对材料内部电子排布、能带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声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