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泊所遗址读懂西南边疆“从多元到一体”
自古民族众多、曾建立古滇国的西南边疆,在西汉设置益州郡、实行郡县制后,是如何融入中华文明“一体”格局的?近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云南河泊所遗址,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考古实证。
自古民族众多、曾建立古滇国的西南边疆,在西汉设置益州郡、实行郡县制后,是如何融入中华文明“一体”格局的?近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云南河泊所遗址,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考古实证。
历史上每次大饥荒,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里明明有鱼有虾,老百姓却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挖草根,也不去抓鱼。这看起来很不合理,毕竟都快饿死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清朝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饿死了上千万人,黄河里的鱼却依然游得欢快。民国时期河南大饥荒,淮河水域鱼虾
4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入选项目是过去一年全国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涵盖了
2024 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名单公布,其中云南河泊所遗址的入选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遗址,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能在众多考古发现中脱颖而出?它的出现,又将为我们揭示怎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河泊所遗址,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揭开了益州郡郡治何在的千古之谜。这里既是古滇国的都城,又是汉代益州郡的郡治,直播将解读“一址双城”的考古奇观,揭秘汉代“边疆朋友圈”的运营智慧,看“滇王相印”“ 益州太守章”等封泥如何成为千年郡治的“身份证”,解码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超前构想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著名的“滇王之印”出土的石寨山古墓群位于遗址中部。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14年开始进行系统勘探和发掘,发现了先滇文化、滇文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著名的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位于遗址中部。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14年开始进行系统勘探和发掘,发现了先滇文化、滇文
河泊所遗址获评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后,该如何保护利用?古滇历史文明又该如何焕发生机?近日,云南省博物馆发布消息,河泊所遗址出土文物将于近期推出的“从西南夷到益州郡”特展中首次亮相。此外,一系列保护与研究发展举措也备受期待。
河泊所遗址获评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后,该如何保护利用?古滇历史文明又该如何焕发生机?近日,云南省博物馆发布消息,河泊所遗址出土文物将于近期推出的“从西南夷到益州郡”特展中首次亮相。此外,一系列保护与研究发展举措也备受期待。
掌上春城讯4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探寻文明之光——聚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关注晋宁河泊所遗址探寻文明之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4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澎湃新闻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审和投票,今天上午公布评审结果,最终入选的名单有: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它们分别是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云南省气象台预计,今天(4月25日),昆明多云,16~26℃,迪庆州西部、怒江州北部、文山州南部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迪庆州东部、怒江州南部、红河州南部、文山州北部、曲靖市、昭通市阴有小雨局部中雨,其他地区晴间多云。
3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等20个项目入围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