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我们没有一所大学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刘道玉,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在1981-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推动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改革,领风气之先,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
刘道玉,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在1981-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推动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改革,领风气之先,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流传甚广的诗句用在张桂梅身上,真的是实至名归,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用自己的肩膀,给2000多个贫困儿童,撑起了一所读书的学校。而她则因为这样的付出,导致自己一生没有亲生儿女,但是她却无怨无悔,如今她再一次火上央视,
6月3日,济南一中毕业生迎来高中生涯的“最后一课”。高三2班班主任夏远征带领学子们齐诵校训,告别母校,一中人孜孜以求、勇于探索、勤勉耕耘的坚韧精神永远伴随他们成长和前行。(来源:齐鲁壹点)
在学校的建筑尚未成形之前,它就率先作为精神内核和教育理念融入了其血肉之中。它是向内眺望学校自身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户;同时也是向外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回溯往昔,中国人民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社会贡献智慧力量的神圣使命。那是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一批怀揣着理想与信念的先驱者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办这所伟大学府的征程。他们以笔为剑,以知识为盾,在那片充满希望又布满荆棘的土地上,播下了
“和谐”: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包括“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为贵”(《论语·学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等。和谐是学校发展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