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我们都用过哪些学习工具呢,满满的都是回忆
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几何小图案,搭配鲜艳的颜色,几乎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学习“神器”。记得我数学不太好,每次忘乘法口诀都会偷偷瞄一眼铅笔盒,那时候心里真有种“自带外挂”的得意感。《中国教育报》2024年2月公布的一项回忆录调研数据显示,80年代出生的受访者中
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几何小图案,搭配鲜艳的颜色,几乎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学习“神器”。记得我数学不太好,每次忘乘法口诀都会偷偷瞄一眼铅笔盒,那时候心里真有种“自带外挂”的得意感。《中国教育报》2024年2月公布的一项回忆录调研数据显示,80年代出生的受访者中
去年我被单位派去驻村扶贫。刚到村口就看见老张家那破房子,墙皮都掉光了,窗户用塑料布糊着。村里王书记领着我挨家挨户转悠,说这家是五保户,那家是因病致贫。我掏出小本本记了一堆,晚上回宿舍一看,好家伙,光特困户就二十多家!第二天去老李家走访,屋里黑乎乎的,就一盏15
那时候的农村赶集日,三三两两的行人和摩托车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出一条条蜿蜒的线。新路修好后,县城的客车也能开进来了,村里人都说这是好事,以后赶集进城都方便。
那是1985年秋天,我正在教室外偷听班主任和杨震的谈话。开学已经三天了,杨震没交学费,老师找他谈话。
“爸,下次直接给现金吧,我们自己去买更方便。”她说这话时,正将我刚买的学习用品收进柜子最底层,那个几乎不会打开的抽屉。
正好是周二去赶集的日子,县城里的人多得很,我开着三轮车挤在人群里寸步难行。四月的太阳晒得人直冒汗,摊位上卖凉茶的小贩喊得嗓子都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