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人彭汝鼐与云南武备学堂
彭汝鼐(1858—1918),字和叔,贵州黎平古城人氏,家住复述斋(今福寿街)。生于诗书之家,其父彭应珠以孝传家。汝鼐少时即存经世济国之志,饱读经书。因受父亲影响,汝鼐对兵术特别感兴趣,也颇有心得。光绪五年(1879)以拔贡入国子监深造,十二年后被朝廷派驻云南
彭汝鼐(1858—1918),字和叔,贵州黎平古城人氏,家住复述斋(今福寿街)。生于诗书之家,其父彭应珠以孝传家。汝鼐少时即存经世济国之志,饱读经书。因受父亲影响,汝鼐对兵术特别感兴趣,也颇有心得。光绪五年(1879)以拔贡入国子监深造,十二年后被朝廷派驻云南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启了一场以技术引进为核心的现代化探索。
小学六年级课本刊登了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为李大钊的儿子李星华。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第一视角讲述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场景,读来让人痛心疾首之余而又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