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过时了!”83岁图灵奖大师在大模型时代的技术焦虑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Jeffrey Ullman 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这位 83 岁的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既是《编译器:原理、技术和工具》(俗称“龙书”)的合著者、数据库理论的奠基人,也是 2020 年图灵奖得主。他的职业生涯贯穿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Jeffrey Ullman 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这位 83 岁的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既是《编译器:原理、技术和工具》(俗称“龙书”)的合著者、数据库理论的奠基人,也是 2020 年图灵奖得主。他的职业生涯贯穿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Jeffrey Ullman 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这位 83 岁的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既是《编译器:原理、技术和工具》(俗称“龙书”)的合著者、数据库理论的奠基人,也是 2020 年图灵奖得主。他的职业生涯贯穿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高能不断。清华系团队全新Vidu Q1视频生成可控性再创新高,炫目demo惊艳全场。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清华朱军、百度王海峰等大咖演讲,更是将论坛推向专业的巅峰。
陈永伟/文3月5日,安德鲁·巴托(Andrew Barto)和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因 在 强 化 学 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了今年的图灵奖。在历经多年争议之后,强化学习终于重新获得了主流
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高能不断。清华系团队全新Vidu Q1视频生成可控性再创新高,炫目demo惊艳全场。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清华朱军、百度王海峰等大咖演讲,更是将论坛推向专业的巅峰。
三月的春风卷起玉兰花瓣,飘落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杯沿。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跃动的流光,与枝头新绿的四叶草嫩芽在晨曦中交织成趣——这恰是海淀独有的春色:既有草木萌发的自然韵律,亦涌动着智能时代的数字心跳。正是在这科技与自然共生的土壤里,一场关乎人工智能未来的思辨
本次论坛以“积淀·涌现”为主题,汇聚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等学界顶尖学者,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百度首席技术官CTO王海峰、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面壁智能创始人李大海、生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朱军等10余位来自大模型及具身智能知名头部公司
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高能不断。清华系团队全新Vidu Q1视频生成可控性再创新高,炫目demo惊艳全场。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清华朱军、百度王海峰等大咖演讲,更是将论坛推向专业的巅峰。
在 AI 技术狂奔的 2025 年,一场关于智能本质的辩论正在重塑行业认知。图灵奖得主杨立昆在英伟达 GTC 峰会上掷地有声:"仅靠语言文字训练的 AI 永远无法企及人类理解力",这与黄仁勋此前 "一切皆词元" 的论断形成微妙张力。两位顶尖科学家的思想碰撞,恰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类奖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辉煌成就。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个人或团体卓越贡献的认可,更是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的重要动力。在众多奖项中,有四个大奖因其悠久的历史、极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权威的
本文内容整理自Yann LeCun在This Is World频道的专访,公开发表于2025年03月08日。原始内容参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nFgu8kH-4
3月6日晚,顶级期刊Cell(细胞)正式更新了最新一期的文章。其中本期的封面文章再次由国内机构奉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华大集团等国内多家单位合作以封面专辑的形式形式连发四篇文章。其中1篇为旗舰文章(COMMENTARY、Featur
不论是诺奖还是图灵奖,还有美国那个麦克阿瑟天才奖,都特别喜欢“蹭流量”。
1月9日,CES2025现场,Meta 副总裁兼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与Wing Venture Capital 研究主管Rajeev Chand进行了一场对谈。对话中谈论了AGI、scaling law、世界模型、AI智能体等热点话题。
2024 年,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深度学习先驱 Geoffrey Hinton 与 John Hopfield 共同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 AI 研究首次获得物理学最高荣誉,标志着计算科学与物理学的历史性融合。
岁末年关,AI 科技大本营「2025 AI 前瞻周」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将寻找最资深、最专业、最丰富的专家角度,为读者带来一场关于 2025 年人工智能的前瞻性思考盛宴。
最近,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落成的彭博中心,Meta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 带来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鉴于数据问题,大语言模型(LLM)可能已经触及了发展天花板。
尤其是诸如 GPT-4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LLM)出现后,有不少业内专家呼吁「立即暂停训练比 GPT-4 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包括马斯克在内的数千人纷纷起身支持,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
尤其是诸如 GPT-4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LLM)出现后,有不少业内专家呼吁「立即暂停训练比 GPT-4 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包括马斯克在内的数千人纷纷起身支持,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
继 World Labs(李飞飞)、谷歌 DeepMind 接连发布自己的世界模型研究之后,Meta FAIR 的 Yann LeCun 团队也加入了战场,也在同一周之内发布了导航世界模型(Navigation World Models/N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