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奠定中华法系“律令制”基础
秦律之定,肇自商鞅。商鞅入秦为相,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定《秦律》为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使《法经》体系得以传留。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后,为巩固中央集权,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法律亦需标准化。遂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
秦律之定,肇自商鞅。商鞅入秦为相,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定《秦律》为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使《法经》体系得以传留。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后,为巩固中央集权,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法律亦需标准化。遂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儒家学派群龙无首。谁也没想到,他的一位学生竟悄悄跑到黄河西岸,开了一家“学术培训班”。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培训班里走出的学生,后来直接掀起了战国时代的变法风暴!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西河学派,如何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