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道 驰而不息——“中医药非遗主题展”印象
正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上,武威医简、针灸铜人、百年陈皮、百草药油等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演绎中医药的根与魂、道与法、术与技,铺陈开中医药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长卷。
正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上,武威医简、针灸铜人、百年陈皮、百草药油等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演绎中医药的根与魂、道与法、术与技,铺陈开中医药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长卷。
正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上,武威医简、针灸铜人、百年陈皮、百草药油等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演绎中医药的根与魂、道与法、术与技,铺陈开中医药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长卷。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原本服务于大学教研的高校博物馆,也随着对社会开放力度加大,逐步走出“深闺”,展品展陈频频“出圈”,“能见度”越来越高。
根据国家文物局2024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为6833家,“藏在”高校里的博物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热”成为常态的当下,从文化展示到社会参与,从专业深度到文化温度,如何更好地融入大众文化生活?高校博物馆正在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和色彩鲜明的画面,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动漫集团推出的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坐在葫芦上飞跃瀑布,带领观众认识人体的经络穴位,这一动画引起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从中医起源到近现代发展历程,从伏羲制九针到代表着中医智慧的针灸铜人,从神龙尝百草到华佗、董奉、费长房等古代中医名家,从岐黄之术到悬壶济世、杏林春满、青囊秘录……一件件展品带领着孩子们穿越时空,领略中医药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