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新华社:“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他们有的是农机“多面手”,会开拖拉机走直线,能让无人机飞上天;有的是大棚“改造家”,把草莓“搬上楼”,让水稻育苗工厂化;有的是土特产“规划师”,帮家乡好货从出村进城到漂洋过海。不少人都独当一面,从“归雁”变“头雁”,成为当地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
他们有的是农机“多面手”,会开拖拉机走直线,能让无人机飞上天;有的是大棚“改造家”,把草莓“搬上楼”,让水稻育苗工厂化;有的是土特产“规划师”,帮家乡好货从出村进城到漂洋过海。不少人都独当一面,从“归雁”变“头雁”,成为当地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
辽宁省新民市姚堡乡红岭村,这片曾被抗日烽火洗礼的土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正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其中,红艳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当地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据了解,在大学生刘闯的带领下,该合作社一路“闯关”,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精彩蜕变,为乡
弘艳家庭农场负责人刘闯介绍:我们农场今年计划种5000亩玉米,现在开始旋地,每天能旋二百多亩地,预计5月1日就可以进行播种,大概10月就可以采收。
辽宁省新民市姚堡乡红岭村,这片曾被抗日烽火洗礼的土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正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红岭村红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学生刘闯的带领下,一路“闯关”,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精彩蜕变,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