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码,以科技力量守护万顷良田
2024年11月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行耕地保护“一码通”平台,以“一村一码”实现土地性质“一码查询”、违法行为“一码举报”,推动耕地保护从“监管端被动防控”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为守牢耕地红线筑起一道科技赋能的立体防护网。
2024年11月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行耕地保护“一码通”平台,以“一村一码”实现土地性质“一码查询”、违法行为“一码举报”,推动耕地保护从“监管端被动防控”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为守牢耕地红线筑起一道科技赋能的立体防护网。
眼下正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紧要关口。近日,黑龙江省同江市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在全市大豆主产区铺开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通过精准施药,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实现田间管理效率与生态效益双提升,确保粮食丰产、农户增收。
盛夏七月,素有“桂北粮仓”美誉的柳州市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的田野里,“双抢季”的喧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收割机的轰鸣宣告早稻的归仓,而翻耕的土地正孕育着新的希望——2025年,柳城县早稻种植面积约21.16万亩,产量预计达8.09万吨;晚稻预计种植15.58万亩。
田畴织锦绣,沃野孕丰年。瓜州县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转型,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绘就现代农业如画“丰”景。
6月25日上午,第35个全国“土地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在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举行。活动紧扣“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以“多方聚力・共守良田”为核心,吸引众多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为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强化公众土地保护意识搭建了平台。自治区自然资源
在被誉为“黄金玉米带”的黑土区,梨树县用十五年光阴书写了一部黑土保护与现代农业转型的史诗。从耕地退化警报到“梨树模式”走向全国,从传统耕作到全程机械化,这片土地上的变革正如盛夏的庄稼般蓬勃生长。
麦浪翻涌,机器轰鸣。6月18日上午,在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小杨家村南侧,四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550亩的金色麦田中,集中收割小麦。两台粮食装载车紧随其后,将沉甸甸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运往附近的仓储中心。“收割——运输——仓储”全链条机械化作业高效运转,确保
近日,为有效遏制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切实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良田派出所结合近期案件发案特点,深入开展分析研判,查找问题原因与短板不足,采用“防盗检查+精准宣传”双管齐下的方式,扎实推进源头安全防范和宣传教育工作,全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随着夏收工作接近尾声,五河县新集镇抢抓农时,全面展开万亩玉米播种工作。田间地头,20余台旋播机隆隆作响,旋耕、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现代化农机与农民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农耕画卷。
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蒙阴县野店镇近日开展基本农田违建大棚专项督导行动,以 “零容忍” 态度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镇政府成立专项督导组,联合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等部门,对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拉网式排查。
核心要义: 明确国家、网络运营者、公民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实名制、保障数据安全、禁止传播违法信息、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为解决作物合理施肥、出芽慢、作物病虫害等困扰农户的急难愁盼问题,近日,郊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农业科学技术指导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8名技术人员分成三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期,新县千斤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以党建"红"引领农业"绿",全力以赴护航"三夏"生产。
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爱农晋祠现代农业园的温室大棚里,一颗颗瓜型饱满、色如白玉的冰淇淋甜瓜掩映在绿叶与瓜藤中,散发出阵阵甜香。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加紧采摘着甜瓜,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送达客户手中。
芒种时节,万物遵循自然法则生长,田间地头讲求“秩序”与“规则”,方能迎来丰收。网络空间亦是如此,它并非“法外之地”,同样需要明晰的法律边界来守护安全与秩序。值此芒种之际,公安网警为您带来一堂“网络普法课”,助您在数字世界的“良田”上,依法合规“耕作”,共享清朗
6月3日,来到阳春市潭水镇双凤村,田野里翻涌着翠浪,青茄子挂满枝头,形态饱满、色泽鲜亮;翠藤之下,香芋南瓜肉厚结实、长势喜人。田间地头,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摘、分拣、装运,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杂草不仅与蔬菜争夺养分、水分,又是病原体和虫害的媒介,早期的精细管护就是依靠人工将其根系全部铲除,减少西兰花水分流失和病虫危害,提高西兰花产量。”基地负责人陈军介绍说。
5月30日,夏令时分,又是“三夏”插秧忙碌季节,位于句容市后白镇延福村的后白良种场的水田里,已然一片“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的景象,只见插秧机在田间穿梭起来,一排排秧苗错落有致地在水田里铺展开来,涌动着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了解当地农民种粮情况,强调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牢记嘱托,三年来
五月的黑土地,机械轰鸣声与泥土芬芳交织。连日来,作为全国最北的生态农业县,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春耕生产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广袤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农机轰鸣、农民忙碌,一辆辆播种机正在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播种、施肥的画面正在上演,春耕图景里孕育着秋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