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光谱仪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检测水体富营养化的光谱特征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入湖等问题的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影响湖泊、水库和河流生态健康的突出问题。传统水质监测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周期长、成本高,且无法实现连续和大范围动态监测。而地物光谱仪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实时、非接
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入湖等问题的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影响湖泊、水库和河流生态健康的突出问题。传统水质监测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周期长、成本高,且无法实现连续和大范围动态监测。而地物光谱仪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实时、非接
作物营养状况是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营养监测方法如土壤化验、叶片化学分析等,虽然精度高,但耗时费力、空间覆盖有限。地物光谱仪的引入为农业营养监测带来了高时效、无损伤、区域化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氮、磷、钾等关键营养元素的估算方面表现突出。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水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森林退化、病虫害频发和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传统林地调查方法已难以满足对森林状态“快速、准确、定量”监测的需求。地物光谱仪作为高光谱遥感的核心地面工具,正在与林地调查深度融合,为森林监测提
遥感研究是“看天”的科学,但要做好这件事,“落地”同样重要。很多初学者可能会好奇:我只是用卫星或无人机影像做图像处理,为什么还需要用一个“地物光谱仪”这种听起来很专业的仪器?它到底在遥感研究中起到什么作用?
当田野开始发黄,庄稼叶片下垂,许多人才意识到干旱来临。但对农业科研人员和生态学者而言,等到“黄叶子”出现,已经太晚了。如何更早识别植物是否遭受干旱胁迫?答案藏在看不见的“光谱信号”中。
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快速演变的背景下,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研究正走向精细化、数据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将一种名为**“地物光谱仪”**的设备,视为构建生态研究“数据引擎”的关键组件。
在全球变暖、碳中和、生态系统退化等话题不断被提及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需要“真实、长期、可比对”的地表数据来支撑气候变化研究。地物光谱仪,作为获取地面真实光谱数据的关键工具,正悄然承担起“地面真值”的角色,为气候模型和遥感数据提供支撑。
不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健康状态的植被,其在400–2500nm范围内的反射率曲线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被地物光谱仪高精度地记录下来。
不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健康状态的植被,其在400–2500nm范围内的反射率曲线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被地物光谱仪高精度地记录下来。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通过无线遥控或规划航线飞行的无人驾驶飞机,它一般有动力系统、飞控系统、无线通讯遥控系统、有效载荷(武器、侦查设备)等部分组成[1]。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即无人机遥感,克服了近地面小范围
现阶段卫星遥感传感器由于其感光性能限制,难以兼顾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监测需求,导致对于细粒度土地覆盖动态制图获取能力有限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适用于特种交通工具的地物融合面矢量路径规划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9756401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视觉大模型的全场景地物分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N 119693823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
VIP参观采购团、组团享好礼为了进一步提升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对接效率,本届博览会特别推出了VIP参观采购团计划!无论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业企业、地产开发商、产业园区,还是商超、酒店、医院等专业采购方,只要您有参观采购的需求,我们都热烈欢迎!只需简单一步,添加我们
本文是利用低空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荒漠草原退化地物盖度监测与健康状况评估的一项基础工作,为实时、高效的荒漠草原退化指示地物盖度统计奠定了基础,为推动区域性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
稀土开采产生大量堆积尾砂,出现强烈水土流失过程,伴生严重水环境和地质灾害。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手段开展稀土尾砂地植被修复是尾砂地灾害防治的常见手段。评价矿区植被恢复效果及成因可为尾砂治理措施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若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预警以及土壤肥力评估等,那么光谱范围应重点关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通常4001000nm较为关键,部分情况下拓展至2500nm能获取更丰富信息)。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等生理指标会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