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宇丨身体美学的再审视
身体美学,顾名思义就是将身体作为研究美学的重要对象。美学包含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身体美学即将身体作为审美客体,以人的主体精神作为审美主体,用自己的精神观照自己的身体的审美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界定一下精神的概念。这里的精神是偏重
身体美学,顾名思义就是将身体作为研究美学的重要对象。美学包含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身体美学即将身体作为审美客体,以人的主体精神作为审美主体,用自己的精神观照自己的身体的审美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界定一下精神的概念。这里的精神是偏重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毕生在荒原播撒美的种子。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
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做文章的人在中文里有时叫做“名手”,会读而不会作的人说是“眼高手低”。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是“写”的呢?创造文学的动作是“用心”还是“用手”呢?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烟士披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James:Talk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补充完整地名),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文艺心理学》
在西安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AB面”青年——白天是实验室里埋头科研的学生,夜晚是舞台上用吉他点燃全场的乐手;左手握着绩点4.03的成绩单,右手翻着朱光潜的散文。
在西安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AB面”青年——白天是实验室里埋头科研的学生,夜晚是舞台上用吉他点燃全场的乐手;左手握着绩点4.03的成绩单,右手翻着朱光潜的散文。
作者简介:袁世硕,男,山东兖州人,1929年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兼重国学传统训诂考证与现代文学批评,著有《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著述新考》、《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蒲松龄评传》(与徐中伟合作)、《敝帚集》、
作家荒芜和友人之间的信件多写于20世纪70至90年代,这些信件既记录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日常往来的情况,也记述了一个时代的鲜活场景;既反映了几位文艺工作者对创作的追求,又展现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发展态势。作者以信件为基础,结合大量文学史料,如回忆日记、传记年谱、怀念
“虚心”与“虚荣”皆为人类个体的心理状态,也是个体对外界影响的反应方式。从字面上看,二者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在动机与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其驱动下的行为与结果也大相径庭。“虚心”的人秉持“开门主义”,以开放、谦逊的心态接纳他人的教诲,以虚怀若谷的姿态吸收不同意见
朱光潜曾说:“真正的情感,不是轰轰烈烈的索取,而是安静温暖的给予。”
材料引用了朱光潜先生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这一观点。其中,“出世的精神” 通常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名利、欲望、纷扰的心境,能够以淡然、豁达、宁静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入世的事业” 则意味着积极投身于社会事务、追求功成名就、承担社会责任、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