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发现中华青鳉鱼的生态意义与保护价值
中华青鳉鱼(Oryzias sinensis)体长22-31毫米,喜群居于浅水区,栖息于水生植物茂密、水质清澈的静水或缓流环境(如池塘、沟渠)。其杂食性(以红虫、水蚤等为食)和敏感的水质要求(酸碱度、溶氧量等)使其成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
中华青鳉鱼(Oryzias sinensis)体长22-31毫米,喜群居于浅水区,栖息于水生植物茂密、水质清澈的静水或缓流环境(如池塘、沟渠)。其杂食性(以红虫、水蚤等为食)和敏感的水质要求(酸碱度、溶氧量等)使其成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
5月2日,洋县桑溪镇李家庄村的一位农民在桑溪梯田的育秧田劳作时,意外发现田埂边水潭中有一群小鱼在欢快游动。经过仔细辨认和专家鉴定,这些小鱼正是被誉为“水中精灵”的中华青鳉鱼。这一发现不仅为桑溪梯田增添了独特的生态色彩,更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