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追问:农资打假如何筑牢大国粮仓?
2025年春耕时节,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启动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揭开了农业产业链最隐秘的疮疤。在河南某农资市场,标注“德国进口”的复合肥实际氮磷钾含量不足标准值的60%,价格却高出正品30%;江苏查获的“抗病神药”实为工业废料勾兑,喷洒后导致千亩小麦绝收;更
2025年春耕时节,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启动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揭开了农业产业链最隐秘的疮疤。在河南某农资市场,标注“德国进口”的复合肥实际氮磷钾含量不足标准值的60%,价格却高出正品30%;江苏查获的“抗病神药”实为工业废料勾兑,喷洒后导致千亩小麦绝收;更
购买整盒盲盒买到重复款式、真金价格买到“仿金豆”、“正品海外直邮”到手却是假货……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踩坑”。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通报,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炮制AI虚假广告、利用大数据进行虚假营销等情况逐渐涌现,让虚假宣传更难辨识。法院建议
某网购平台入驻商家为了促销,在直播间称对买家所购珠宝三个月后以一至四倍的购买价格回收。何某抱着投资的想法,先后在直播间下单21笔珠宝翡翠数十件,总金额达10万元。何某签收商品后,对商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均为仿制品,实际价格远没有10万元。在与商家协商无果后,向法
2020年6月,湖北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一药店收到一个陌生人寄来的药品包裹,药店店主怀疑这些药有问题,遂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举报。黄石市场监管部门将该案移交到公安部门,经公安部门两年多的调查,锁定了快递员背后两个团伙在制售假药,警方及时捣毁了这两个团伙的窝点后
近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涉嫌生产销售假货、销售假药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依法判处被告人黄某飞等25人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黄某东等15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2369万余元,在全国范围发行的报刊上向消费者公开
临法案例【2025】03201基本案情某网购平台入驻商家为了促销,在直播间称对买家所购珠宝三个月后以一至四倍的购买价格回收。何某抱着投资的想法,先后在直播间下单21笔珠宝翡翠数十件,总金额达10万元。何某签收商品后,对商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均为仿制品,实际价格远
近日,市司法局城区司法所走进辖区华联购物中心,开展"法治护航消费 共筑诚信社会"主题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沉浸式普法为消费者送上“法治礼包”,助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近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下称“东莞第三法院”)审理一起涉嫌生产销售假货、销售假药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依法判处被告人黄某飞等25人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黄某东等15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2369万余元,在全国范围
金某系一位资深网购者,多次在法院提起索赔诉讼。2024年2月,金某通过浙江某公司运营的购物平台购买某品牌“固体咖啡饮料”10盒,总价5990元。后金某通过案外人委托某检测技术中心对案涉产品进行检测。经检测,案涉咖啡饮料中含有药品“西地那非”,不符合《食品安全法
每当315晚会播出,公众的愤怒与震惊总会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惊涛骇浪。从地沟油火锅到毒跳绳,从假机油到黑心纸尿裤,这些被曝光的商品如同利刃,刺痛着每个消费者的神经。但令人深思的是,在监管体系看似严密的今天,为何这些突破底线的违法行为总能穿透层层防线?当我们将目光投
1995年春天,22岁的他怀揣着一百多块钱,在北京某商场买下两副粗糙的索尼耳机,去消协、工商、质检、厂家……四处奔走,步入打假维权索赔之路。此前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新增惩罚性赔偿,即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
文/高歌199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赛特购物中心组织座谈会,王海用《我的困惑》作为发言稿的题目,他当时想弄明白的是,围绕打假“为啥有那么多争议”。2025年“315”前夕,王海说这个题目仍没过时。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北京互联网法院今日对外发布建院以来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相关典型案例。
在全球的消费市场里,315 这个日子特别特殊,有着重大的使命。1983 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把每年 3 月 15 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做法是正视和回应消费者长期在市场交易里的弱势地位,目的是让全社会都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各国消费者组织合作交流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北京互联网法院今日对外发布建院以来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相关典型案例。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北京互联网法院今日对外发布建院以来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相关典型案例。
花2600元买的二手“金豆”不含金、“人参膏”宣称能“抗恶控瘤”、销售整个盲盒出现重复款、直播间购买翡翠手镯货不对板......“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3月13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建院以来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相关典型案例。记者注
2024年,全市法院共受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强迫交易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刑事案件171件,审结154件308人,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受理买卖合同、信息网络买卖合同、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4413件,审结4275件
2025年2月24日凌晨,上海外滩海底捞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下荒诞一幕:两名17岁少年醉酒后站上餐桌,对着沸腾的火锅撒尿,嬉笑录下视频上传网络。这场“小便门”事件从网络发酵到社会审判,从品牌危机到家庭崩溃,撕开了当下社会最敏感的伤疤——未成年人作恶的代价,究竟该由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从影视盗版到食品药品造假,从技术窃密到电商售假,假冒伪劣已渗透至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多位人大代表以数据和案例为矛,以制度建设为盾,呼吁通过“违法成本高于收益”的震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