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救国者,由改良逐渐走向革命 |清朝史话连载32
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进程的开始、加深和完成,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过程,也就开始、加深了。他们再也不迷信那些“帖括之学”了, 而要求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学习西方某些先进东西,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进程的开始、加深和完成,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过程,也就开始、加深了。他们再也不迷信那些“帖括之学”了, 而要求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学习西方某些先进东西,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01、连儿子都不信任的康雍乾三帝康熙为了乾纲独揽,他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他的大儿子允褆,不是嫡妻所生,当然没被立为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立的是老二允礽。但是,四十七年(1708),康熙见允礽品行不端,恐怕自已得到隋文帝的下场,便废了他,把他关进了
白银外流,银价更涨。道光三十年(1850) 的银价,比道光二十年(1840)又上涨了40%。而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而进一步加重。土地更加集中,吏治更加腐败。一切官绅,两眼只盯着一个“钱”字。
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巍峨的烟囡山上筑起了内外三层、楼台高耸的佛阿拉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又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了老满文。
总之,是想在一阵舆论之后,把光绪皇帝废掉。无奈一些洋务派的臣子不甚赞同,英、法驻京公使,为了本国在华的利益,希望维持老局面,因而也向她发出警 告,法国公使还派医生多德福入宫看光绪皇帝死没死。
光绪皇帝在批准《马关条约》时,曾作硃谕说:“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实力研究,亟求兴革,毋生懈怠,毋资虚名,毋忽远图,毋沿积习!……以收自强之效。”
咸丰六年(1856),正当太平天国与清朝在长江中游和天京外围苦斗之际,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乘机又一次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烟贩子,狼狈逃回伦敦的大鸦片贩子查顿、颠地和继续待在中国的义律,都极力鼓动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也发出战争叫嚣。
不强不富的清朝,使侵略者的胃口愈来愈大了。它们不仅要求中国开放内地,而且对中国沿边进行侵略,以便以这些地区为根据地向更广阔的中国腹地伸展。
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下南京,进抵苏杭时,松江府华亭县(上海松江)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以及完淳的老师陈子龙,也举兵反抗,投入了滚滚的抗清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