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与NSF签署协调协议,以实现卫星通信与地面天文观测的最佳实践
据 satelliteevolution 4月27日报道, AST SpaceMobile 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协调协议,旨在实现卫星通信与地面天文观测领域的最佳实践。根据协议,AST SpaceMobile 将与 NSF 及其核心设施、美国天文
据 satelliteevolution 4月27日报道, AST SpaceMobile 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协调协议,旨在实现卫星通信与地面天文观测领域的最佳实践。根据协议,AST SpaceMobile 将与 NSF 及其核心设施、美国天文
在19世纪许多关于天文学家的图像中,占据显眼位置的除了庞大的望远镜,往往还有各类专门设计的椅子。透过目镜注视星空的天文学家在可调节的观测椅上或坐或躺,表现出一种机械化的舒适感。借助眼前的望远镜和身后的椅子,观测者的身体与宇宙运行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天文观测将再添利器!据中新网报道,上海交通大学 JUST 光谱望远镜(Jiao-tong Universit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简称 JUST)基建项目建设启动会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B 平台举行。此次启动会意味着 JUST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理工大学携手,在天文光子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方合作研发出一款名为“级联相位调制波导阵列光谱芯片”的创新产品,其实际测试中的分辨率高达68000,并通过光谱重构算法,成功将光谱对比度增强至20dB。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光子学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团队合作,研制出“级联相位调制波导阵列光谱芯片”,实测分辨率达 68000,并采用光谱重构算法,将光谱对比度提升至 20dB。
4月9日-11日云量较多,早晚有轻雾,间中有小雨,天气温暖湿润。
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望远镜在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投入观测,并成功发布首批观测图像,此为我国新一代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终端搭载的
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漏壶,这种计时方式虽然没有现代钟表精准,但在当时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时方法。
阏伯台作为中国河南省商丘市的一座古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确切的史料记载,阏伯台由帝喾之子阏伯(契)所建,距今约4500年之久,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遗址之一。主要用于观测火星(心宿二)的运行规律。古人通过追踪火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制定以
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统中,流传着许多富有深意的老话,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的结晶。“三月看初一”,便是这样一句承载着农耕文化与天文观测智慧的老话。随着2025年农历三月初一的悄然来临,我们不妨放慢脚步,一同探寻这句老话背后的奥秘,看看老祖宗究竟让我们在这
冷空气预计28日(周五)傍晚抵达深圳,早出晚归的朋友,建议带件外套出门。同时,深圳也将迎来持续三、四天的阴雨天气。
中国在智利的天文台项目旨在利用智利优越的天文观测条件,提升中国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能力。2016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天文台与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签署协议,决定在智利北部的文特峰(Cerro Ventarrones)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该基地计划耗资约5.76
位于祖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巍峨的山顶终年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宛如大地之巅的银色皇冠,既神秘又庄严。这里远离尘嚣,夜空如墨,银河璀璨,加之天然的地形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引起了国内外天文界的关注。
2024年的日全食怎么样?毫无疑问,2024年4月8日的“大北美日全食”将成为历史性事件,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因此感染上追逐日食的热情。不过坏消息是,2025年是一个罕见的“无全食年”,全年仅有两次偏远地区的日偏食。不过也有不少好消息,2025年天空中还有许多其他
2024年11月15日,星期五,在新泽西州霍博肯拍摄的超级月亮。那时它正悬挂在纽约市的一个观景台后面。图片来源:美联社图片/Seth Wenig,档案
天文学通常被视为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根据搜索结果,天文学专业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全国在校本科生总共才一千人左右,与其他专业相比,其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数量都较小。更多相关内容,一起往下看吧。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随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断深入,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更新和扩展。红移和蓝移是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天体的运动状态和宇宙的演化,还在揭示宇宙膨胀的证据、研究天体间相对速度、以及探索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