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借古诗词重塑长江江豚在过去1400年的分布格局
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重塑了长江江豚在过去1400年的分布格局演变。
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重塑了长江江豚在过去1400年的分布格局演变。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江大保护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长江旗舰物种保护,5月11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农业电
5月11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发起的“云观水中国宝,共护长江微笑”长江江豚在线直播活动在安徽铜陵开启。
“豚入息风银月澄,龙出听讲黑云起。”公元1751年,清代乾隆帝南巡至镇江焦山,挥毫写下《游焦山》。2025年5月5日,乾隆诗中“豚”,跃上国际顶级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Biology*)的封面。
最新一期的《当代生物学》( Current Biology )封面,再现了中国清代皇帝乾隆下江南的场景,并配以乾隆所著《游焦山》中的一句诗:“豚入息风银月澄,龙出听讲黑云起。”
5月的浦口高旺河大堤上,几名骑行的踏春者寻觅着乡间野趣。虽然沿线还在施工,部分节点已是色彩缤纷、鸟儿蹁跹。作为江苏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省级山水示范工程),目前多个子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记者近日从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南京市国土空
"各位街坊注意!明天社区组织相亲会,参加就送两斤鸡蛋!"楼下居委会的大喇叭刚响完,王大妈就对着空荡荡的楼道叹气。
为弘扬湖湘特色文化,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4月21日至28日,岳阳市图书馆文旅志愿者团队带着满载洞庭湖生态智慧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留住江豚的微笑”长江江豚保护科普课程,随“春雨工程”湖南文旅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伊犁哈萨克
27日上午,记者来到宝山区农委执法大队渔政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6日下午1点,他们接到公园电话后就立即派遣执法人员前往现场处置,并上报市执法总队与野生水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经过解剖鉴定,最终确定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头雌性长江江豚的尸体。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缪炜表示,中国石化湖北石油此次认养长江江豚的善举,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也为长江江豚保护事业注入了全新动能。让我们携手编织起长江江豚保护的立体网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长江大保护理念将不断深入人心,长江江豚
纳斯卡文明发源于公元前100年左右的南美洲西海岸秘鲁沿海平原沙漠,以神秘的“纳斯卡线条”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架渠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前,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河边绿洲,肥沃的土壤由被称为“Huarango”的古老牧豆树根系支撑在一起,养育着当地成千上万的人。
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这种曾经在长江中自由游弋的珍稀鱼类,如今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影像资料中。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推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4月4日,鄱阳湖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江豚湾水域生机勃勃,长江江豚进入春季活跃期,成群的江豚在这片水域欢快畅游、觅食嬉戏。
2025年4月3日,全球迎来了第六个世界水生动物日(World Aquatic Animal Day)。这个日子是由美国路易斯克拉克法学院动物法律诊所于2020年创立的,正逐步成为人类vs水生世界对话的重要桥梁。它提醒我们:那些生活在水中的生命,常常被我们忽视
2025年3月22日至23日,第二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武汉专场(ICG-20 Wuhan)在长江之滨召开。在这场汇聚全球顶尖基因组学专家的盛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工作委员会(绿会BASE)秘书长、江汉大学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
春水初生,江豚跃浪。春风拂过江面,涟漪中跃动的长江江豚正等待你的镜头。它们如水中精灵,时而跃出水面嬉戏,时而隐入碧波,每一瞬灵动都是自然馈赠的诗意画面。这个春天,何不带上相机,用镜头记录“长江的微笑”!
想到“自然”,我们会想到我们地球上富有生机的生物、多样且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例如粮食、水源、能源等等。自然界为我们提供各种惠益,然而自然生态的健康状况正在下降,全球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似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保护自然关乎我们保护理念的转
在武汉,全球首款65000通道脑机接口芯片解码神经密码;“AD1000”自动驾驶芯片让中国智能汽车装上“中国芯”;“珞珈三号”智能遥感卫星集群在太空织就天基物联网……
在浩荡的长江水系中,有一抹灵动的身影,有着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穿行在烟涛之中有2500万年之久了。古代文人墨客不吝对它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