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干流最下游的豚类就地保护区,是长江下游江豚的“生态走廊”。5月22日,位于保护区内的江豚科研观测平台正式启用,平台高12米,配备螺旋式楼梯及360度观景平台,可容纳10人同时观测。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干流最下游的豚类就地保护区,是长江下游江豚的“生态走廊”。5月22日,位于保护区内的江豚科研观测平台正式启用,平台高12米,配备螺旋式楼梯及360度观景平台,可容纳10人同时观测。
该平台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体验于一体,将为公众近距离观测江豚、鸟类等野生动植物提供全新窗口,为科研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总面积57.3平方公里,涉及镇江市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和扬州市广陵区,是镇江面积最大、管控要求最严格、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同时也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长江最下游的江豚自然保护区。2023年,保护区正式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结合目视及声学方法,2023年考察结果显示,长江镇江段常年分布长江江豚数量约为34头,其中保护区内常年分布长江江豚数量约为26头。保护区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较为稳定,且显著高于长江镇江段上下游邻近水域。考察中还多次发现母子豚,指示该水域长江江豚群体有良好的增长预期。
本文来自【绿美江苏】,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